画家

佛像的故事——宋(二)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壁画是目前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北宋寺观壁画遗作,北壁土墙及石柱上留有画匠郭发题记及作绘时间。还有北宋刊本《大佛顶陀罗尼经》及卷首图,南宋临安版《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均可作为这一时期雕版佛经及佛画的代表。今存无款《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卷》是宋代民间卷轴佛画中的典范之作。宋灭后蜀,石恪至都城开封,奉旨绘相国寺壁画,后授以画院之职,坚辞还乡。分别描绘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禅宗八个高僧的故事。

佛像的故事——清(一)

各率二十八部众,镇守一方。金农礼佛图金农佛像画罗聘,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衣云道人等,歙县人,后迁居扬州。传世佛画有《观音像》、《普贤菩萨像》等。落笔豪放浑厚,别具风格,为上海画派中的重要人物,名重一时,影响远及后世。吴昌硕佛像图中国美术馆藏立轴纸本设色纵146厘米横40.5厘米图中一赤足立佛,双手交合于身前。据题识可知此画作于一九一四年。

迎接潮水

有一名建筑师,他在一次施工中,意外地遇上塌方事故。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将他送入医院进行抢救,才挽回了他的生命。然而,在画上面却写着一行非常有力的字:“相信吧,潮水会回来!”原来,这些画作都是出自一位年逾七旬的残疾老者之手。而在十多年前,那位老者就因患上进行性运动神经疾病,卧床不起。然而,在老者那枯瘦的面孔上,见不到丝毫痛苦的神情。告别之时,老画家把那一幅《迎接潮水》的画作,送给了他。

穷画家的故事

有一个落魄潦倒的穷画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除了画画之外,不愿从事其他的工作。一天,穷画家在餐厅中吃饭,突然间灵感泉涌,不顾三七二十一,拿起桌上洁白的餐巾,用随身携带的画笔,蘸着餐桌上的酱油、番茄酱等等各式调味料,当场作起画来。穷画家感动莫名,惊异道:“什么?连你也看得出来我这幅画的价值?啊!看来,我真的是离成功不远了。”

指责和赞美是一件事情的两面

指责和赞美是一件事情的两面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他又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说后,大官即脱下身上的璎珞赠给画师并将所乘之马与一个庄园,捐给画师说:“你发心施金给众僧,众僧还未食,所施金已为谷子之种。尚未种植,然根芽已得生长,丰硕的果实还在后面。所以说以艰难获得的财物,真心全部布施,所获得福报最多。”贫穷布施难,因宿世的悭吝,导致贫穷。所得到的现世被赐财富的华报及后世的富贵乃至修道成就的果报甚丰,真可谓因小而果硕。

如果年轻时,人生有了污点

如果年轻时,人生有了污点读初中时,美术老师请来市里的一位老画家,在课堂上为我们现场作画。原先的那点墨汁,竟成了雄鹰双爪下紧攥的一颗石子。老画家的精巧构思和布局,赢得了阵阵掌声。

十年一图

故事发生在日本的幕府时代,有位将军想用雄鸡图来装饰壁龛。画家回到富士山上的小屋,买了很多鸟禽解剖图,还有历代名家画鸡的作品集。一晃儿,十年过去了。某日,正在习练剑法的将军猛然想起他的雄鸡图,立即飞身上马赶到画家的小屋。他拿过一张宣纸,用墨如飞,倏然几笔之后递给将军说:“给您。”

为何只画虎

阿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擅长画虎的画家,画家热情地请他到家里做客。半晌,阿丹才转过神来,分辨出眼前的只不过是用墨彩绘的国画。阿丹感叹半天之后,虔诚地向画家请教,企望他发表一番高论。哗啦一声开启箱盖,啊,全是山水、花鸟百售的画稿,可是,阿丹拿起来仔细揣摩着,不由得闭紧了善于恭维的嘴。这时听到画家说道:“你现在看到了我薄弱的一面,知道我为什么画虎了吗?”

例外

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但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他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但是,我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