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

[专家点评] 唐 白玉飞天

[专家点评]唐白玉飞天这件唐代白玉飞天高4.1厘米,宽7.4厘米,厚1.6厘米。圆雕,琢驾云飞天。飞天丰颊硕体,双目前视,云鬓高髻。二臂前伸,二足交叠,上身着细薄轻衣,肩部绶带飘逸翻飞,臂挽璎珞,腰束长裙,动感强烈。边缘作锯齿状,云尾细长飘动,是唐代玉器习用的辅纹。飞天是佛教中的人物,梵名为乾目闼婆,被认为是造福人类的神仙,亦称“香音神”,是一个能奏乐、善飞舞、满身散发馥郁芳香的美丽仙人。

[专家点评] 石家河文化 白玉虎

[专家点评]石家河文化白玉虎石家河文化白玉虎系白玉琢成,因长年埋于地下,大部分已浸蚀成黄褐色。玉虎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之一,类似器物在罗家柏岭、六合、肖家屋脊、枣林岗均有出土。从外观特征看,石家河文化玉虎分抽象和具象型两种。所谓抽象型即以简炼刀法琢出轮廓,镂空双孔为眼,无其它细部纹饰。抽象型号玉虎多采用片状镂雕形式。具象型虎则是比较写实地刻划出玉虎首的细部特征。此玉虎属于抽象型雕刻。

[专家点评] 清 白玉透雕梅花笔格

[专家点评]清白玉透雕梅花笔格明白玉透雕梅花笔格,笔格发展到明代,许多人对简单的山峰状笔格有所不满足,开始产生了一些以自然物形状为题材的笔格,比如这件透雕梅花笔格即是。笔格盘曲、起伏,表现了老梅枝干的沧桑,在枝干上点缀了几朵梅花。由此产生的高低凹凸与空洞正可用来置放毛笔,这种笔格较之简单的山峰状无疑增加了变化美感,使笔格不再是一件简单的实用品,而是集实用与工艺为一身的艺术品。

[专家点评] 齐家文化 白玉斧

[专家点评]齐家文化白玉斧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美玉。新石器时代晚期,玉斧首先以实用器出现于生产生活之中。庄浪县境内齐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所出土的玉器有璧、琮、璜、铲、斧、钺、玉纺轮等。这件精美的齐家文化有穿白玉斧,1992年出土于庄浪县良邑乡苏苗塬仰韶——齐家文化遗址。1996年经国家文物鉴定...会专家组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庄浪县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 白玉桥形笔格

[专家点评]清白玉桥形笔格清白玉桥形笔格长22厘米,高7.3厘米,藏故宫博物院。桥为常见的八字形桥,桥下四根立柱,桥上有骑马、挑担行人,桥头处又有一人席地而坐,似休息又似观景。桥边有多丛树木,桥下有一舟正穿行而过。这么一件小小的玉制用具,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实让人叹服工匠们的智慧和高超技艺。而对如此精美、洁白的艺术品,你怎忍心使用?还是小心珍藏起来才是啊。

[专家点评] 明 白玉带钩

[专家点评]明白玉带钩明白玉带钩通长14.2厘米,钩长3.6厘米,腹宽2.5厘米,钩雕作龙首形,白玉制背部是一椭圆形钮。龙额嵌绿宝石1块,龙睛嵌猫眼石,腹部嵌红宝石2块,黄蓝宝石各1块。此件带钩出土于明定陵。带钩,又称犀比,是一种钩形器,古人用来连结腰带之物,通常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

[专家点评] 明 白玉幻方

[专家点评]明白玉幻方明白玉幻方背面明白玉幻方长3.6厘米,通高3.5厘米,厚0.75厘米。器物玉质洁白,呈长方形,上端有两贯耳可系绳佩挂。它们分作四行排列,纵栏、横行和对角线,各四个数目,相加之和均为34。幻方是明代...教徒民间信仰物品,作辟邪、护身之用。这件幻方出土于1969年上海市浦东陆家咀明代陆深墓葬群,是继元代安西王府出土铁幻方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专家点评] 清 白玉仿古纹璧

[专家点评]清白玉仿古纹璧清白玉仿古纹璧直径5.6厘米,厚0.5厘米。该器物用新疆和田白玉...,玉质温纯,致密细腻。此璧双面工,文饰大同小异。以一面陂陀法与阴刻线砣出阳文线,图案为变形仿古云纹、回纹等。抛光工艺高超,玻璃光强。仿古玉器从宋代开始,至今仍在...。

[专家点评] 清 白玉交结四方璧

[专家点评]清白玉交结四方璧清白玉交结四方璧直径5.5厘米,厚0.4厘米。器物用优质新疆和田白玉...,玉质莹润细腻。玉璧以减地法将四条相互缠绕的龙隐起;龙纹以剪纸样式出现。玉璧双面工,图案一致。此类玉璧古时多用作配饰,寓意广游天下,结交四方。

[专家点评] 清 白玉龙凤呈祥璧

[专家点评]清白玉龙凤呈祥璧清白玉龙凤呈祥璧字面清白玉龙凤呈祥璧,直径5.9厘米,厚1厘米。该璧以和田玉...,玉质莹润。在玉璧一面以减地法砣出“龙凤呈祥”瓦当文形式篆书及边线;另一面以浮雕手法砣制成一飞凤及一行龙,龙凤相对。此类玉璧古时多以作为喜庆赠礼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