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和阗籽料白玉留皮镂雕喜上眉梢佩 [专家点评]清和阗籽料白玉留皮镂雕喜上眉梢佩清和阗籽料白玉留皮镂雕喜上眉梢佩(另面)清和阗籽料白玉留皮镂雕喜上眉梢佩(侧面)清和阗籽料白玉留皮镂雕喜上眉梢佩(侧面)清和阗籽料白玉留皮镂雕喜上眉梢佩(细部)清和阗籽料白玉留皮镂雕喜上眉梢佩(细部)清和阗籽料白玉留皮镂雕喜上眉梢佩(细部)这件和阗籽料白玉留皮镂雕喜上眉梢佩,高5.3厘米,长4厘米,1.8厘米。
[专家点评] 唐 白玉乐舞伎带板 [专家点评]唐白玉乐舞伎带板这件唐白玉乐舞伎带板,宽5.4厘米。玉料白色,扁方形,浮雕伎乐胡人。胡人长鬃,两边卷曲,深目大鼻,双手高举乐器,身饰细阴线。席地而坐于毛毯之上作乐,具有明显的西域色彩。
[专家点评] 清十八世纪 白玉福寿年年摆件 [专家点评]清十八世纪白玉福寿年年摆件此件清福寿年年摆件,长8.5厘米。白玉,局部带浅黄褐色斑,雕双鲶鱼捧蟠桃,饰海浪纹为底。一双鲶鱼紧抱蟠桃浮游于海浪之上,桃带枝叶,浪涛翻滚,鱼须贴于桃身。造型生动,寓意吉祥。“鲶”与“年”谐音,寿桃是长寿祝福,寓福寿年年之意。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白玉福寿双全桃形洗 [专家点评]清乾隆白玉福寿双全桃形洗这件乾隆白玉福寿双全桃形洗,长16.5厘米。玉料白色,局部可见黄斑。器呈桃形,浮雕枝叶、灵芝。枝叶粗壮茂盛,枝干自顶部缘曲折垂下,部分盘于器底为足。两端各雕一蝙蝠,一大一小紧抱器身,遥相对望,其一口衔系有卍字绶带,琢造生动吉祥。寓“福寿双全”之意。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白玉十二辰 [专家点评]清乾隆白玉十二辰此为清代乾隆年间白玉十二辰,高5.7厘米,部分带皮。圆雕十二辰,兽头人身十二属相,即十二生肖,属守护神。坐姿各异,除蛇外各手持不同物件,各有不同象征意义。其头部雕刻件件特征鲜明,生动传神。以道教的说法,此十二位神的名称取自干支: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寅,合称六丁神和六甲神。
[专家点评] 清十八/十九世纪 白玉小有天园插屏 [专家点评]清十八/十九世纪白玉小有天园插屏这件清十八/十九世纪白玉小有天园插屏,直径12.7厘米玉料白色莹润。顶端留白处镌刻描金御题小有天园。小有天园,在南屏山麓山腰之上,登上山巅,可以览尽西湖风光,为当时杭州二十四景之一。北宋时为兴教室所在,元末寺圮,明洪武间重建,后改为壑庵,清初为汪之萼别墅,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南巡杭州,赐名“小有天园”,并作诗咏之。
[专家点评] 清十八世纪 辟邪钮白玉印 [专家点评]清十八世纪辟邪钮白玉印这件清十八世纪时期子母辟邪钮白玉印通高3.4厘米。这件子母辟邪纽为白玉质,椭圆形玺。印壁饰螭龙和蝙蝠,印面《文石山方》。“文石山方”为清雍正皇帝瓷器的堂名。玉辟邪,自唐代以后极少见,及至清代中期,特别在清乾隆年间,复以新的形式出现。如曾见清中期一件玉辟邪式器,以立雕加镂雕和浮雕,线刻而为,作子线和大小不同的三辟邪复合为一器。
[专家点评] 清十八世纪 白玉带皮榴开百子砚滴 [专家点评]清十八世纪白玉带皮榴开百子砚滴这件百子砚滴高11.2厘米,玉料白色,局部有沁斑,巧雕石榴形。一侧饰小石榴,依偎在旁。琢工巧妙,形象生动,令人爱不释手。据《博物志》记载,石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种植的,深受世人喜爱,因为它是象征着多子多孙,家庭兴旺的一种吉祥物,寓“榴开百子”之意。
[专家点评] 清十八世纪 白玉镂雕花鸟纹洗 [专家点评]清十八世纪白玉镂雕花鸟纹洗此为清十八世纪白玉镂雕花鸟纹洗,长17.4厘米。这件白玉镂雕花鸟纹洗,玉料白色,莹润细密,犹如凝脂。另一边镂雕梅花,枝叶交错,树干上梅花盛开,喜鹊憩息其中。整体精雕细琢,颇有古雅清香之味。工匠将此两种名花饰于一器,特显文人之情趣所在。此器玉料上乘,精雕细琢,为玉料具佳之精品。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白玉带皮八仙过海斗式杯 [专家点评]清乾隆白玉带皮八仙过海斗式杯玉料白色,局部有浅褐色沁。杯作斗形,中有一提梁,提梁上浮雕一龙,龙回首,紧握手中的珠,面露满意的微笑。四壁各琢两神仙,浮雕八仙渡海的情景。一面琢曹国舅和韩湘子。曹国舅脚踏树叶,玉板飘于云端,他的玉板之声能使万籁俱寂;韩湘子乘于花篮,手执一箫,人们赞他“紫箫吹度千波静”。八仙本为仙人,又定期赴西王母蟠桃会祝寿,所以,八仙图常作为祝寿的吉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