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冬病夏治,本质在于祛湿,常按这3个穴位轻松祛湿

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冬病夏治”。夏天是自然界万物旺盛生长、阳气最旺的时间。人也一样,在夏天体内的阳气是最旺的,在这样内外阳气皆旺的情况下,最易驱走体内的寒凉之气,改善身体由于阳虚而导致的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心悸心慌、尿频水肿等各种症状。「”冬病夏治”本质在于治湿。中医上讲,湿邪侵入人体,会对人体各个部位产生危害,比如湿邪入侵头部,人们会出现头晕、犯困,头上好像包裹了一层东西,有沉重感;湿邪入侵消化

人体经络上有一个穴位叫:「 ”关门穴”,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不能饮食,表示胃气衰败,生化之源已竭,故死。”那么,怎样才能让胃气顺畅呢?又怎样对抗虚汗症、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呢?中医认为:利用艾灸疗法调脾养胃,效果是极其不错的。因为艾灸疗法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使胃病得到根治!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穴位,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位:关门穴。由于此穴距离胃非常近,所以对于

经络不通,百病丛生!这6个现象,说明你的「 ”经络”堵了

经络不通,养生的效果不佳。此外,还有体温、出汗不对称出现,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经络严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会出现一侧体温正常一侧凉的情况。这也是体内经络不通、热气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散发出去的缘故。除了外邪引起的红、肿、热、痛与发热所在的经络不通有关,一般低热可能来自相连的经络。

古代都重视的穴位,看看到底治疗什么病

颜面浮肿,目赤痛,肠鸣腹痛,腹水,盗汗,足背肿痛,发热,热病汗不出,腹大满,喜噫,咳逆不止,逆不止,疟少气,季肋支满痛。上述病症,只要艾灸陷谷穴,病情都能缓解!陷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以上图文可起到有病调理,未病先防之效!

肚腹三里留,肠胃问题选足三里,每天做这两种 ... ,有效改善肠胃

肚腹三里留,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都可以来取足三里穴,像我们经常见的肚子的疾病有:消化不良、胃寒、胃痛、胃胀、腹胀、腹痛、便秘、大便不成型、肠鸣等问题,经常按揉或施灸足三里,肠胃问题得以解决。足三里又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由此可见足三里可以调任何肠道问题疾病。

经常感觉疲劳、浑身无力总想睡觉,灸这6个穴位,半个月神清气爽

最近遇到一些艾友,告诉我们经常感觉疲劳、浑身无力、总想睡觉,浑身赖洋洋的,干什么都没有力气似得。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以灸以下穴位:命门、关元、膏盲、足三里、涌泉、肾俞,这6个穴位,每天施灸两个,三天轮流一次。以上是命门穴的:定位、取穴、治疗疾病、经验应用、施灸...。以上穴位图和施灸...,请记住别偷懒。坚持半个月你就会看懂效果,21天保你神清气爽。

艾灸治疗小儿百日咳,早期容易误认为感冒,灸这16个穴位循环灸

百日咳中医称顿咳、天哮、疫咳、痉咳和鸬鹚咳等名。本病由于病程可持续2~3个月以上,故称百日咳。本病传染性较强,各年龄小儿均罹患,但以5岁以下最多。至后期,痉咳则逐渐缓解,到恢复健康。按以上穴位四天循环灸。凡出生3个月后的小儿,即应按期接种百日咳菌苗。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抱起,轻拍背部,但不要紧抱,以防引起窒息。当地医院诊断为百日咳。灸5日后咳嗽缓解;灸16日后症状消失。

嗓子干痒,还有异物感,这是慢性咽炎,艾灸这些穴位消除你的咽炎

慢性咽炎之前小编写过一些有关于咽炎的艾灸文章,最近还是老有艾灸朋友询问我关于咽炎的艾灸穴位与灸法。咽炎分为慢性咽炎和急性咽炎,像上面所述的情形多为慢性咽炎。慢性咽炎艾灸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慢性咽炎艾灸天突穴:位于人体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慢性咽炎艾灸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