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老照片:二战末16岁德军士兵被俘虏,面对祖国崩溃悲伤大哭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二战末一名16岁的德军士兵被俘虏时的上色老照片。汉斯-格奥尔格于1945年二战末在德国中部黑森州附近被俘虏,此时对于他而言,属于他的战争已经结束。但在镜头之下,面对自己的境遇,面对自己的国家将崩溃,他依旧忍不住悲伤大哭。对于整个战争而言,纳粹德国侵略者身份是不容辩解的,而这个16岁的青年是德军的一份子,他的悲伤似乎不值得同情。
日军占领清华大学:曾在大礼堂举行军犬伤人比赛 「这可是日军占领清华大学的铁证!」看到清华大礼堂的老照片时,王锦思睁大了眼睛。大礼堂当年门前进行军犬伤人比赛最先被王锦思辨认出来的,就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礼堂。1940年夏天,日军在清华大礼堂前举行「军犬比赛大会」,让军犬进行撕咬中国人的比赛,数十个中国人全被咬死在大礼堂前的广场上。而作为日军驻扎地的清华大学,也在照片上印证了这一历史事实。
文化拾荒者:往事存旧影 有着“文化拾荒者”之称的赵庆伟,藏品多达40种门类,除了文献资料、手稿、油画之外,他搜罗的老照片已经将近40万张,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从清代到现代,无论是风光、人物肖像,还是家庭、集体合影,只要是买得起的我全买。到现在,老照片已经成为除了文献资料之外,我的第二大收藏了。”
识别古玩市场老照片赝品四法 识别古玩市场老照片赝品四法根据古玩市场已见的老照片伪品来分析,目前作伪手段还不算高明。因此,目前古玩市场上的老照片伪品还不难识别,如常见的《诰命夫人》老照片,就是作伪者从发表于杂志上的精印作品翻拍的,并在翻拍照片上方加了一排“曹宅老夫人百龄留念、光绪××年摄”字款后装入老式镜框内蒙人的,另有几幅清末女子肖像的老照片更是伪品泛滥。
晚清老照片:朝廷命妇表情呆滞 晚清穿补服的命妇,即朝廷封赏的官员夫人。这些明信片所呈现的晚清没有现代文明的因素,社会状态比较落后,生活氛围比较封闭,都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人物的形象也比较刻板,表情呆滞,发型、衣装都是数百年不变。理发师正在为顾客编辫子。晚清的巡捕与犯人。沙发上的女子,天津照相馆内摆拍。清朝汉族男人认为,越小的脚越美。
清朝灭亡前老照片 老夫妻出门尽显恩爱 奥利弗1882年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1905年至1906年期间他被清朝海关雇用,后来又到邮传部工作。清末一对老夫妻出门,你骑驴来我护驾,很恩爱的样子。这些老照片记录了清朝灭亡前的几年时间内,北京、上海等地百姓的社会生活状态。北京,骑骆驼的蒙古女子。清朝北京与蒙古之间贸易往来频繁,蒙古商人的驼队成为老北京的一道景观。这些清军显然是袁世凯训练出来的北洋新军。
为什么有些国家仍然保留着一夫多妻的制度? 一夫多妻的制度,咱先不说“有些”国家,咱就说说中国,这个制度刚在大面上消失也没有多少年的时间,而且在清末之时还遗留下来很多真实的老照片,咱今儿就聊一聊这个所谓的一夫多妻的清代,到底是不是有些人心目中的“男人的天堂”。>首先,咱先了解下“一夫多妻制度”,字面上就是说一个男人可以娶了多个女子为妻,但在中国这样理解的话绝对是个极大的谬误,因为我国古代一直实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唯一 ... 的老照片,慈禧太后和光绪帝 唯一...的老照片,慈禧太后和光绪帝1902年1月8日,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而仓皇西逃的慈禧、光绪回京,两宫回銮,火车在京城外的马家堡停车,然而改乘轿子到正阳门的菩萨庙、关帝庙拈香。就在这时,著名的...事件发生了,有外国记者蹲守在城墙上,等着拍摄太后和光绪。这张照片也成了光绪帝除了头像外,留给世人的唯一一张照片,其他流传的所谓光绪各年龄阶段的照片,都是假的。(此为慈禧太后的...照。
从一组老照片说说乐山大佛,历史上为何多次闭眼流泪 而且乐山大佛所在的山体,经笔者实际考察石质相对较软,容易被侵蚀,所以一旦长时间不加以修缮,佛像的五官就被风化模糊,从而造成佛像闭眼的视觉假象。>>下面在发几张笔者于2017年拍摄的大佛,以馈各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