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袁枚为何说改诗难于作诗?说说古人改诗的那些趣事

前言诗人作诗,有不少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例如李白能够”斗酒诗百篇,「”杨万里能够”一杯未尽诗已成,「”还有黄庭坚夸耀的”对客挥毫秦少游「”。也有人作诗慢,如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不过无论作诗快和慢,诗人都有一件事是经常做的,就是”改诗「”,在流传下来的各种诗话中,有不少有趣的改诗故事。一、韵是何物?岂可以我儿在周贽之下唐朝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中记录了

苏轼最美的词,开篇美到结尾却险些被自己埋没,其中一句神来之笔

把一个「”谦虚”之名扣在苏轼头上,看上去似乎总有点儿不妥,毕竟这是北宋傲得不行的文坛一哥。别人只在春风得意时傲,他却无论身处何境,属于文人特有的狂傲不减半分。其平生最好的词作,几乎都是在被贬时所作。那个一边吟着《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边煮着东坡肉的苏轼,成了历代文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偶像。但这样的苏轼平生却确实谦虚过一回,时间是在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当时他的好友章楶写了首《水龙吟》,苏

苏东坡竟还是反间谍专家?

历史上的大韩民族,用「”墙头上的草”来形容它最为合适。唐朝强大时,高丽王朝被打败了,自愿做了华夏的小弟,成了中国的属国。但当辽国在北方强大起来的时候,马上投入契丹人的怀里做了奴才。当了契丹人的走狗也就罢了,还时不时向北宋献媚,来个政治文化交流,背后却搞起小动作来。北宋时,有个杭州僧人叫净源,他坐船去高丽,认识了当时大名鼎鼎的义天。这义天可是高丽国最有道的高僧,他本是高丽王子,后来当了国师。两位高僧

65岁苏轼北归途中去世,好友听闻大哭,写了一首诗悼念他

公元1101年,年过花甲的苏轼从海南儋州任上接到诏令返回京城。毕竟被贬在外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能够回到京城,也满足了他心中的一个愿望。但同时苏轼的内心也是徬徨失措的,毕竟此时已经年过花甲。果不其然,在这一年的秋天,苏轼在北归的途中因病去世。他的一个老朋友,还写了这样的一首诗词来专门的悼念他。苏轼年少成名,人到中年却被贬他乡,这块石头一直带在身边。但是如今这块石头依然存在,但是苏轼却已经去世。

苏轼见两恶霸斗诗一首比一首俗,挥笔写下28字, ... 得二人无话可说

不是每个文人都敢像苏轼那样「”毒舌”,作为北宋最大的段子手,虽然他也多有败迹,比如时常败给自家妹子苏小妹和好友佛印,但却依然不改本色。除了对好友张先80岁纳妾的那句「”一树梨花压海棠”,他还上嘲大臣下嘲布衣。当年67岁的苏轼发现好友王友道,虽平日里修行,却好女色,于是便写了词调侃人家,其中一句「”风流何似道家纯”搞得人家下不来台,最后友尽了。更尴尬的一次是他被贬岭南时,看见妇人便写了句「”蓬发星星

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苏轼和郑成功两大名人,可能亡于同一种病?

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连绵不绝,几千年来自然也涌现出了无数的伟大人物,如果要是将所有名人列举出来,估计穷尽一生,也讲不完这些名人和他们的故事,而且这些著名人物的身上,还会有很多奇妙的关联,比如北宋大文豪苏轼,与明末清初英雄郑成功,他们二人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亡于同一种病,这是什么疾病呢?因此,苏轼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也逐渐无法适应当时的条件。

苏轼这首词写年过三十的美人,比喻生动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熙宁四年,苏轼因为上书谈论王安石新法的弊端,得罪了王安石,于是王安石便使人搜罗「”证据”在皇帝面前「”弹劾”苏轼,不得已,苏轼自请外调,于是他来到了杭州,成为了杭州通判。熙宁五年到熙宁七年,苏轼一直在杭州通判的任上,当时苏轼曾经和已经年过八十的张先(就是那位写下了「”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的张三影)同游西湖。在游览途中,诗酒唱和,并突然听到了「”弹筝”声。在这期间,苏轼写下了一首著名的《江城子》

苏辙告诉我们,精英是如何炼成的

苏辙:古代知识精英的典范刘建斌|文我国古代,自孔子以后,知识精英们大都是集官员、学者、文士于一身,而且将为官济世摆在首位,置于中心,做学问,写诗文,都是围绕从政展开,为之服务的。

北宋文豪何其多?天才首推苏东坡

后来当地人都说,这与一个人有关,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北宋大名鼎鼎的文豪——苏轼。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父亲苏洵是个穷光蛋,母亲程氏家还稍微富一点,总体来说还算是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