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李东阳 李白诗二首草书卷 [专家点评]明李东阳李白诗二首草书卷明李东阳李白诗二首草书卷(细部)李东阳明代书法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荣陵人。由于李东阳的名声很大,他的书法刻入帖中甚多,但由于刻工技劣,以至有人误会李东阳书“刻石者乃多有一种习俗之气,是以评者多不与之”。这多是未见李东阳真迹的原因,如这幅草书卷,就绝异于上述的批评。这件“李白诗二首草书卷”堪称李东阳的书法精品之一。
[专家点评] 近现代吴昌硕 八言行草书对联“落叶” [专家点评]近现代吴昌硕八言行草书对联“落叶”吴昌硕无疑是近代最杰出的书画家之一。吴昌硕的书法最被人称道的自然是他那出自秦石鼓的篆书,因此他的行草书常被人忽略掉。吴昌硕行草书最大的特点是带有篆籀笔意,这是他善篆书的结果,他还汲取了明代王觉斯书法的特点,写的姿肆、跳跃,苍劲浑朴。此联是吴昌硕写赠冰铁先生的,冰铁即著名篆刻家王大炘。与吴昌硕(苦铁)、钱厓(瘦铁)号称“海上三铁”。
[专家点评] 明王铎 草书轴 [专家点评]明王铎草书轴明王铎草书轴(题跋)“王铎之书,石涛之画,动落笔似墨瀋,甚至笔未下而墨已滴纸上。此谓兴会淋漓,才与工匠描摹不同,有天趣,竟是在此”。此书章法也有特点,一行与二行略疏,三行与二行较紧,但三行下部上款与名款改变格式,造成空间,顿时透气改观。王铎行草宗颜鲁公、米芾,笔力雄健,苍老劲疾,写长轴尤为得势。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书法外,工诗画。书风对近世日本书坛影响较大。
[专家点评] 清傅山 行草书轴 [专家点评]清傅山行草书轴傅山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原字青竹,更字青主,又字仁仲,别署公他,又号石头,石道人等。傅山的草书主要得力于二王,有评者说他“临池得二王神理”,“山书法晋魏,正行草大小悉佳”。傅山提出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书法美学观对后人影响深远。傅山还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人物,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和名医。
[专家点评] 明莫是龙 行草书轴 [专家点评]明莫是龙行草书轴莫是龙(?莫如忠之子,他八岁读书,十岁属文,有圣童之称。莫云卿小楷由钟繇、王右军入,行书“宗羲、献、宗米”。现这件行草轴确有豪逸之气,笔墨挥洒自如,隐约透露出师法米芾的痕迹。董其昌出,此核心东移华亭,莫是龙亦是华亭派中的皎皎者。他还赞莫云卿的书法道:“廷韩则风流跌宕,俊爽多姿,酝酿诸家,匠心独妙”,所评应无虚言。
[专家点评] 清张照 行草书轴 [专家点评]清张照行草书轴张照字得天,号泾南,别号梧囱,又号天瓶居士,华亭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敏。张照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天分,书画、诗词皆擅,并深通释典,诗多禅语。但他最拿手的还应是书法,张照初从董其昌入手,后上溯颜、米诸家,故而他的书法除了具有明人特有的气韵外,又很爽利劲健和沉着大气。张照除留下了书迹外,尚有“天瓶斋书画题跋”、“得天居士集”,刻有“天瓶斋帖”。
[专家点评] 近现代来楚生 行草书柳宗元《江雪》 [专家点评]近现代来楚生行草书柳宗元《江雪》这件行草书柳宗元“江雪”立轴,为海上名家来楚生所书,来楚生善篆隶,尤擅行草,取法二王及黄道周等,用功很勤、临书众多,是一位有功力有才情的艺术家。第二行“翁”字用笔大胆放纵,点画形态变化很大,在通篇中很抢眼,这正是一幅作品不俗的所在。来楚生浙江萧山人。名稷勋,字楚生。号然犀、负翁等,晚易字初生、初升。供职于上海国画院。除书法外,来楚生并精绘画、篆刻。
[专家点评] 明董其昌 草书扇面 [专家点评]明董其昌草书扇面“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戌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夜,噭噭夜猿鸣”,这是董其昌草书扇面释文。此帧扇面书法写的非常激越跳宕,技法娴熟。扇面纸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写好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处而变其长,出现的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此扇15.5×47.7厘米,藏荣宝斋。董其昌明书画家。官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专家点评] 清傅山 草书轴 [专家点评]清傅山草书轴傅山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原字青竹,更字青主,又字仁仲,别署公它,又号石头、石道人等。他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对书法界影响重大。后人多有论及,甚至有些人曲解傅山的理论,为自己写不好字找到“理论”依据。明人草书多作连绵大草,一泻千里,气势很盛,傅山也是其中的代表书家之一。傅山作字拎的起笔,故笔画细尖如游丝;又落的下笔,甚至出现墨色块面。
[专家点评] 傅山 草书轴 [专家点评]傅山草书轴清代傅山的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笔狂肆,一气呵成,草法连绵不断,给人的视觉带来冲击。但写的不好也会带来副作用,如一团乱线,扯理不清,如果用笔软弱,更是一蹋糊涂,今人有饥此类书法为“方便面”,形容的很生动。傅山这件作品还是他一贯作风,墨色较湿,水墨效果较好,微有“方便面”团感觉,但他用笔粗细较重,对比强烈,变化很多,草法精熟,应付起来还是裕如自在的,仍为其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