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保保的故事 外婆给我讲过许多万保保的故事,半个世纪过去,大部分都忘记了。可是万保保取经的那一段传奇故事,却仍旧清晰地留在脑海中。万保保上了船,一帆风顺,很快抵达普陀山,此时已近黄昏。万保保见大雄宝殿正中摆放着普陀山上普济寺长老赠送的经书法物,又闻众僧告知今晨放生池内莲花送宝之事,万保保不顾劳累,连忙带领众僧出殿,执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向东跪拜。
我的被子也有莲花香了(转帖) 我的被子也有莲花香了莲花,被子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单独睡了,但直到去年还常会在清晨,趁着上完厕所而钻到我的被窝里捂一会,还总是揪着被头闻一闻,陶醉地说:“妈妈的被子好香啊!”过了个把月,儿子开心地告诉我:“妈妈,我的被子也有莲花香了!”
被责的幸福 那人说着就跳进莲花池,踩过来踩过去,把整池的莲花摘了个精光,莲叶全被践踏得不成样子,池底的污泥也翻了起来。修行人期待着莲花池神会现身制止、斥责或处罚那摘莲花的人,但是池畔一片静默。他充满疑惑地对着虚空问道:“莲花池神呀!我只不过谦卑虔诚地采了一朵莲花,你就严厉地斥责我;刚刚那个人采了所有的莲花,毁了整个莲花池,你为何一句话也不说呢?”
荷花的花语 荷花与佛家的渊源:牡丹的花语_民俗预测相对于印度教,佛经对于莲花的记载更为广泛,莲花几乎可以和“佛”划上等号。在佛教符号体系中,莲花代表漂浮在欲望的污水上,身体、言语和心灵的纯洁。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我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试论中国瓷器上的莲纹 试论中国瓷器上的莲纹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战国陶器上的莲纹基本上延续了春秋时期的风格,但莲瓣数量明显减少。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三国、西晋瓷器上出现了佛像、忍冬等与佛教有关的纹饰。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了简单的莲瓣纹。这一时期罐类上的莲纹尤具特色。南方同期墓葬中也有莲花尊出土。南北朝瓷器的莲纹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生命与生殖的热烈颂歌 生命与生殖的热烈颂歌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以手工生产为主的的艺术作品,它是属于造型门类的艺术。然而,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背后的民俗事象的考察,便不难发现,民俗工艺美术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对人类的生殖与生命的热烈歌颂和礼赞。
浅谈西夏瓷器的纹饰题材 浅谈西夏瓷器的纹饰题材西夏瓷器的纹饰题材与中原北方诸窑瓷器大体相似,有动物、植物和人物,图案多样,构图完美和谐。总之,牡丹花纹是西夏瓷器中最常见的纹饰,体现了西夏人民对牡丹花的情有独钟,这也可能与牡丹花雍容华贵,象征着幸福美满有关。婴戏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故宋、辽、金、西夏在剔刻花瓷器中多有此题材。卷草纹在西夏瓷器边饰中数量最多,有卷草、卷枝、卷叶和花草等纹样,多饰在盆、碗的内壁近口处。
瓷器莲纹装饰的发展特征(一) 瓷器莲纹装饰的发展特征(一)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了简单的莲瓣纹。这种印花莲纹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一直作为瓷器主要纹饰的莲花,此时已基本脱离了佛教的影响,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所喜爱的装饰题材。唐代以前,我国瓷器上的莲纹一直未能突破图案化、规格化的模式。此外,铜官窑印花、划花瓷器中也有大量的莲花图案。
瓷器莲纹装饰的发展特征(二) 瓷器莲纹装饰的发展特征(二)宋辽金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莲纹逐渐失去了长期以来在装饰领域中的显赫地位。刻花青瓷以莲纹最为常见,刀法宽阔有力,线条粗放。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民窑日用瓷器上的莲瓣纹向着高度简单和抽象发展,有的甚至简化成一排平行的竖线条。以莲荷为纹饰的器物品类繁多,数量甚多。清代缠枝莲纹一改明代疏朗自然的风格,开始向繁密、规整、对称发展。
文案小品 笔洗 文案小品笔洗笔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瓷笔洗传世量最多。莲花笔洗器身为莲花形,明清两代均有烧制。各种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