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

假如一代名将李如松没有战死,萨尔浒之战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萨尔浒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中,六、七万的后金军队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将分四路而来的近十万明军各个击破。明军伤亡5万余人,最终以大败而告终,此战役也成为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后金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开始陷入被动,节节败退。历史上将万历年间发生的三次大规模用兵称为万历三大征,它们分别是:1、蒙古人拜叛变的宁夏之役;2、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

历史上的今天4月14日 萨尔浒之战爆发

1619年04月14日萨尔浒之战爆发在396年前的今天,1619年4月14日,萨尔浒之战爆发。萨尔浒之战,是明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便利用这种不满情绪,积极向明辽东都司进行袭扰。

明与后金萨尔浒之战爆发

在398年前的今天,1619年4月14日,萨尔浒之战爆发。萨尔浒之战,是明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在明与后金对抗中,居于开原附近的女真族叶赫部,为避免被努尔哈赤吞并,依附明朝,反对后金。因此,明与后金在争夺辽东的斗争中,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境地。在经过认真准备和精心筹划之后,努尔哈赤在四月十三日誓师反明,率步骑2万发起进攻。明军在抚顺周围的堡寨均被后金军占领。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十几万人,却挡不住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作出重要决定:发兵征讨明朝,首先进攻位于赫图阿拉西边的抚顺城。后金军日夜兼程,于第二天深夜疾进至抚顺城外。镇守抚顺的明朝游击将军李永芳从睡梦中惊醒,立即起身,准备出去了解情况。这时候,一个士兵慌忙跑上前来,呈给他一封努尔哈赤劝他投降的信件。后金的内应乘乱打开城门,后金兵一拥而入。努尔哈赤下令劫掠了大量人畜财帛,捣毁了抚顺城,又回军击...了前来援救的明朝总兵张承胤,然后班师。

大明在辽东阵亡的二十一位总兵官,他们是盖世英雄还是窝囊草包?

张承胤第一位在辽东阵亡的总兵官,也是第一位出场的出身于陕西榆林卫的虎将。张承胤之子张应昌、张全昌、张德昌分别为山西、宣府、保定总兵。张承胤善骑射,果敢勇毅,万历三十七年,即公元1609年升延绥总兵官,万历四十年,即公元1612年,积功晋都督同知,移镇辽东,任辽东总兵官。1618,阵亡于抚顺城外。万历四十一年,明廷派军进驻叶赫,阻碍了努尔哈赤的统一大业,这让其极为愤恨。

萨尔浒之战实力看似更强的明军,为何在战前就已没有赢的希望

如果以永历帝被害为明清战争结束的标志,那么萨尔浒之战毫无疑问是拉开了这半个世纪战争的序幕。其实在战斗真正爆发之前,无论是战略上的安排还是战术上的准备,明军几乎都是必死之局。官方通报是援军十万外加辽东九万,合计近二十万众。明军的援军是从各地抽调的,抽调的地方根据战争缓急的不同,则空缺的比例也不同。辽东原本驻防部队情况就更为凄惨。

明清转折战背后三细节,让人愤怒的深层原因

一提到明朝衰落,大明和女真交战的转折点,萨尔浒之战必然成为议论焦点。人员损失五万六,枪炮火器损失两万余件。细究萨尔浒之战败因,没有人不为大明朝感到惋惜和痛心。分兵当然是主因,可分兵是作战层面上的技术问题,不是失败原因的全部。因为和萨尔浒之战有关系的,还有三个更重要的原因。努尔哈赤只有6万人。等到大明和努尔哈赤准备打仗的时候,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将近1亿人。

满族崛起之萨尔浒大战,从此明朝丧失了在东北地区的话语权!

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定都于赫图阿拉,国号为「”大金”,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后金”。至此,努尔哈赤正式建立起属于女真人自己的政权!努尔哈赤建国后,不再满足于对四面八方的争夺、统一女真各部,而是把战略的重点转移到反明的道路上来,誓死扬言:要报明朝...他父、祖的深仇大恨。在建国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努尔哈赤对内集中发展生产,稳定经济秩序,继续统一女真一些尚未归属的小部落,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地,让其

萨尔浒之战爆发

1619年4月14日在400年前的今天,1619年4月14日,萨尔浒之战是怎么爆发的?。>萨尔浒之战,是明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在这次战役中,萨尔浒之战以少胜多,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物资,成为战争史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一个出色战役。在经过认真准备和jīng心筹划之后,努尔哈赤在四月十三日誓师反明,率步骑2万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