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放生 生的前提是放,只有当生命处于困境忧患,才有放的行为,蒲松龄借助对放生的描写,指出芸芸众生的种种生存困境。蒲松龄在本应给予柔情与温暖的放生情境中注入了无可奈何的感伤情调,从而使放生温情表面笼罩着一层悲凉凄恻的悲剧氛围。纵观《聊斋》的放生作品,前人历来的放生思想、题材类型以及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等,皆给蒲松龄的放生描写以种种滋养。蒲松龄在对传统同类放生题材因袭继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超越与创新意识。
蒲松龄贩象牙 一天,新城王渔洋设宴庆寿,蒲松龄应邀赴宴时,身穿布衣。席上,一些穿绸挂缎的权贵想奚落蒲松龄一番。蒲松龄微微一笑说:“对功名我已心灰意冷,最近我弃笔经商了。”蒲松龄叹口气说:“大人说得不错,我最近跑了趟登州,刚好碰上从南洋进来一批象牙,大都是用绫缎包裹着,也有用粗布包的。我原以为,绫缎包的总会名贵些吧,就多要了些,只要了少许粗布包的。谁知带回来一看,咳!绫缎包的竟是狗骨头,粗布包的倒是真象牙。”
蒲松龄戏对石先生 有个姓石的先生特别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学,人们都十分厌烦他。一日,他写出一句“细羽家禽砖后死”的联语,自以为是个想绝了的难对,故特去向蒲松龄炫耀,让蒲松龄对出下联。石先生写出来一看,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聊斋志异》为何被称为“一书而兼二体”? 又为何被后世评价为“一书而兼二体”?但仕途失落,是蒲松龄后来挥之不去的郁闷,也是后来《聊斋志异》的写作动机之一。所以《聊斋志异》既有“笔记体”,又有“传奇体”。同时,“一书而兼二体”也正是《聊斋志异》的优点,不拘一格,百家并蓄,读者读起来兴味盎然轻松愉快。正是好的故事配合好的问题,才发挥出《聊斋志异》独特的光芒。
蒲松龄笔下齐天大圣“萌萌哒” 蒲松龄《大圣归来》的上映给国产动漫带来一个大利好,火爆的票房就是最有力的说明。在戏说“西游”的路上,蒲松龄也曾参与其中,他笔下的齐天大圣就很萌萌哒。不过,蒲松龄笔下的悟空跟《西游记》里的悟空一样,争强好胜,怕丢面子,于是又对许盛说:“老孙我今天不显点能耐,还让你给小看了。”
”聊斋先生”蒲松龄一生想进“体制内” 蒲松龄终于冷静一些,想想妻子的话,的确有道理,从此才不再应考。蒲松龄的日子一直过得相当困窘。蒲松龄18岁即与刘氏成婚。蒲松龄娶得如此一位贤妻,还算是他人生中一件幸事。一生常为客蒲松龄一生大半时间在外客居。蒲松龄与孙蕙同龄,两人关系不错。在这里,蒲松龄也得以结识了一些官场人物。文坛留美名蒲松龄一生虽仕途不通,却有大量诗文作品传世,最具成就的当然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撰励志联的故事 公元1640年农历四月十六日深夜,志怪小说大师蒲松龄降生了。蒲松龄一生坎坷,屡遭不幸。蒲松龄自幼聪慧,才学过人。由此,蒲松龄发出感慨:“十年尘土梦,百事与心违。”>蒲松龄用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故事来激励自己,专心于他热爱的小说创作。
康熙皇帝与《聊斋志异》 传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原名叫《鬼狐传》,《聊斋志异》这个书名是康熙皇帝替蒲松龄改的。康熙驾临蒲舍,让蒲松龄进京为国出力,蒲松龄又婉言谢绝。康熙不好勉强蒲松龄,他正要起驾回朝,又想起蒲松龄的《鬼孤传》,环视一下谈话的房舍,对蒲松龄说:“此屋是你会友聊天的书斋,你那部书想是在这里写成的,我想给它改名为《聊斋志异》,如何?”康熙随命刑部将张万生从轻治罪,其余五人斩首示众。
石先生弄巧成拙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早年就有文名,为村里人所称赞。念罢,他又得意洋洋地要蒲松龄来对。>聪明的蒲松龄早知石乡绅的为人,就心生一计,假装为难地说:“我哪能对得上先生出的妙句。既然先生非要我学着对不可。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试着对对吧!”原来这七个字连起来是:“粗毛野兽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