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宋黄庭坚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专家点评]宋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此帖亦称“与景道使君书”。被《戏鸿堂法书》、《玉烟堂帖》、《海宁陈氏藏真帖》等丛帖收录。黄庭坚是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黄庭坚书法擅行草书,初师法周越,后上溯颜真卿、怀素,尤其得力于《瘗鹤铭》,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拗崛,自成一家。黄庭坚行书不及其草书艺术水准高,而行书小字似胜大字,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看法。
[专家点评] 明王铎 行书帖(一) 上面这段话出自当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我们以此观照王铎这通行书卷,真是最好的注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王铎这卷行书卷,用墨是丰满的,但墨韵并不是一模一样,而是湿枯互见,变化丰富的。这个卷子落款为丁亥,是清顺治四年时书,王铎时年56岁。
[专家点评] 近现代于右任 五言行书联 [专家点评]近现代于右任五言行书联许多人熟悉、知道于右任,除了他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外,他的书法是很重要的因素。于右任倡标准草书,大约是因为写草的人缪误太多之故吧,但不管怎么说,艺术一旦“标准”,总不是什么好事,当然出了格更不是好事。于右任倡“标准草书”的良苦用心也许在此。
[专家点评] 近现代林思进 行书轴 [专家点评]近现代林思进行书轴这帧行书轴是四川已故著名诗人、书法家林思进所书,林思进精小篆,行书胎息明人,很有功力。这帧行书书于虎皮宣上,笔法精整、富于变化,字间距疏朗、清越,不激不励。在书写中注意字的大小、精细对比,产生跌宕多姿的效果。林思进字山腴,号清寂、清寂翁,室名清寂堂、三十六松馆等。曾总纂《华阳县志》,撰《华阳人物志》、《清寂堂诗集》、《吴游集》等。
[专家点评] 南宋文天祥 行书木鸡集序卷(之一) [专家点评]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卷(之一)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之二)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之三)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之四)南宋文天祥行书木鸡集序(之五)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号文山。祥兴元年加封少保信国公。文天祥是一代名臣,又工于书,他学二王一路,此卷纸本,纵24.5厘米、横96.9厘米。除本卷外,文天祥还有《小青口诗卷》、《篆玉常砚铭》等墨迹传世。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
[专家点评] 南宋张即之 行书杜甫诗卷(之一) [专家点评]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一)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二)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三)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四)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五)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六)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七)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八)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九)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十)南宋张即之行书杜甫诗卷(之十一)此卷纸本,纵34.6、横1286.9厘米。
[专家点评] 清程瑶田 行书轴 [专家点评]清程瑶田行书轴“家有娑罗树百寻,闲来饲鹤又行吟。即今图里亲高格,犹见香山池上心”。这首七言绝句出自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书法金石家程瑶田。书法落款为“题吴猗园先生行吟图。瑶田”。程瑶田书法款中提到的吴猗园中猗字为绮字之误。程瑶田能篆刻,精书法,书法宗帖学,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他那不激不厉、温文尔雅的书风。
[专家点评] 近现代郭沫若 行书轴 [专家点评]近现代郭沫若行书轴郭沫若,原名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常用名鼎章,笔名沫若。早年就读于成都高等学校理科,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在福冈与中国留学生组成文学团体夏社。郭沫若擅行草书,个人风格强烈,人称“郭体”。郭沫若精于用笔,笔力深沉、扎实,无飘浮之病,即具学者儒雅书风,又有书家的精深功力。此件作品纵144.3、横46.8厘米,为郭沫若书赠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民国许钧 行书联 [专家点评]民国许钧行书联许钧字平石,号子猷,又有散一居士、凝一居士等。1897年许钧中秀才,以“案首”进学,纳优“贡生”,名扬开封。1936年许钧任开封修志馆馆长,负责祥符县志总纂,48年搬至北京居住。59年受聘为开封文史馆馆长,后病逝于北京。许钧先生主张学书之初以碑为主,是为了立骨劲,河南出土碑志极多,这都给许钧以影响。许钧先生是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代表书家之一,与康有为、李瑞清都有交往。
[专家点评] 近现代钱名山 行书中堂 [专家点评]近现代钱名山行书中堂钱振鍠字梦鲸、号谪星,后更号名山,并以号行,晚年又别署藏之、庸人等,世居江苏常州菱溪,人称其为江南大儒。钱名山书法初学欧阳询,继学颜真卿,并汲取了王右军、倪元璐的长处。钱名山早年书法以帖学为基础,后融入了碑书。康有为见了钱的书法道:“除我之外,当世更无与此公匹敌,”康有为狂言不去理会,但也透露出他对钱名山书法成就的赞许和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