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和刘启关系怎么样?梁王刘启为什么会争帝位? 梁王刘启为什么会争帝位?于是,刘启打消了以刘武为嗣的念头。从此以后,刘启对刘武产生怨恨。后来,朝廷派去调查袁盎等人被害案件的汉中郡郡守田叔将全部狱辞焚毁,并希望刘启以太后为重,不要再追查此案,刘启的怒气才稍为宽解。正在这时,刘武来到皇宫门前,伏在刑具上表示认罪,请求皇上处治。窦太后和刘启喜出望外,母子三人相对哭泣,恢复原来的骨肉手足之情。
西汉窦太后的舆情红线:有些言论绝对无自由 汉文帝去世,窦皇后晋升太后。当然,这是位投机者,因为袁盎屡次被晁错诬陷,汉景帝都予以赦免,他可能误以为是窦太后在背后保护了袁盎。从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来看,窦太后显然找到了窍门儿。然而,她对“百家争鸣”并非全然凶巴巴地禁止,而是貌似划了一条红线,即言论可以自由,有些言论则绝对无自由。汉武帝即位后,窦太后升格太皇太后,有两位活跃分子突然撞到枪口上。
第二节 七国联合来反叛 赵王刘遂把军队调往赵国西部边境,准备联合吴、楚等国军队一起进攻,再向北方的匈奴派出使者,联络匈奴一起举兵。吴王在广陵起兵,向西渡过淮河,随即与楚国的军队联合,派使者致书诸侯,指控晁错罪状,准备以诛杀晁错为名联合进兵。吴王不肯与袁盎见面,但是将其扣留在吴国军营中,准备强迫他担任吴军将领;袁盎不答应,吴王派人把他关押起来,准备将其杀死。
历史上的慎夫人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的慎夫人是什么样的? 慎夫人,慎氏,生卒年和家世不详,邯郸人,是汉文帝刘恒十分宠爱的妃子,史称慎夫人。历史上的慎夫人是怎样的? 慎氏,邯郸人,生卒年、家世不详。汉文帝刘恒的宠妾,史称慎夫人,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 前177年,秋高气爽,长安郊外的御花园上林...
晁错简介:为国远虑谋略重臣晁错的故事 晁错以善于分析问题,提出中肯意见,深得太子的喜爱和信任,并被太子誉为“智囊”。汉景帝在当太子时长期受到晁错的影响,这对景帝执政后,晁错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起到重大作用。晁错是在太子家令任内被推举为贤良的。他认为帝王应该“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太子也认为晁错的献策很好,然而袁盎等一些大功臣对晁错则是颇为忌妒,并不喜欢他。第二年,晁错由中大夫升为内史,即主管京都地区的长官。
第一节 梁王刘武最得宠 >>梁王刘武是汉文帝次子,与其兄汉景帝同母。文帝即位后,封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胜为粱王。第二年,刘武被改封准阳王,十年后,梁王刘胜去世。文帝十二年,文帝听从贾谊的建议,又改封刘武为梁王,因此,从做代王算起,刘武在做梁王前已有十一年的国王经历了。在太后的纵容下,梁王也就更加有恃无恐了。袁盎等人说,太后的意思是要立梁王为皇太子。
第二节 郁郁而死的梁王 梁王听说之所以不立自己为太子是因为袁盎等人的劝阻,十分恼怒。田叔等人在梁国查明了情况回来后,烧掉了所录的全部供词,空着手来见景帝。景帝的怒气稍消后,梁王上书请求朝觐。景帝对此非常惊恐,而梁王这时脖子上挂着斧头突然出现在皇宫外请罪,太后、景帝见他无事,喜出望外,于是母子三人又和好了。汉景帝命令梁王的随从官员全都进入关内。梁王回国后,闷闷不乐,不久积郁而死。然而,他到最后却落得个郁闷而死的下场。
第三节 晁错蒙冤而死去 在同一房间,晁错同时面对他的两个仇人,实属罕见。第一位仇人是窦婴,窦婴反对晁错削藩,两人结怨。只要刘启斩晁错,无论吴楚联军是否退去,袁盎都是刘启身边的红人。倘若晁错与袁盎能联手,对大汉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晁错大逆不道,为臣无礼,为人不义,该当腰斩,灭族,弃尸闹事。群臣弹劾晁错,晁错却毫不知情。这是一场被告缺场的审判,这是一场皇帝默然的审判,罪犯晁错不知道自己将死。
第二节 敢言敢谏真君子 汉文帝即位后,提拔他做了中郎的官儿。袁盎敢言敢谏,素以刚烈著称。他的人生格言是:知其为小人又以小人矫之,则小人之谄益张;知其为君子而更以小人参之,则君子之功不立。下面我们来看敢言敢谏的袁盎几件小事吧:>>1.与狼共舞降身份。汉文帝于是嘲笑道:“平时看你敢谏敢言,怎么关键时刻胆子这么小啊!”>>自然又是张释之负责审理这起案子了。而此时朝中重臣见周勃身陷囹圄,生怕引火烧身,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周勃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