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

如果袁绍听田丰的,不发动官渡之战而是养精蓄锐,能拖垮曹操吗?

曹操的粮草与袁绍是根本没有办法相比的,要知道不是最终乌巢一击,袁绍就算是损失了一些兵力,还是能够继续与操对垒的。袁绍之前不论什么都会虚心听田丰的,毕竟袁绍也不是凡夫俗子,不过在他逐渐将北方统一,乌桓也送来降书之后,渐渐的膨胀自大,对田丰的建议根本是不予理睬。由此可以见得,袁绍如若听出田丰的建议是必胜的,不过要是他真的听从田丰的建议了?

三国前期死得最可惜的三大将才,其中一人或许只有曹操才能驾驭

三国前期风云变幻,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乱局中涌现出了不少名将,他们要么有骄人的战绩,要么在某一方面有别人没有的专长堪称将才,当然大浪淘沙最终他们要么兵败被...,要么被别人所...,这其中有三人死得最为可惜,即便是放在整个将星云集的三国时期,他们都算得上一代名将,今天就说一说三国前期死得最可惜的三大将才,其中一人或许只有曹操才能驾驭。

真相只有一个:三国程昱才智谋略皆一流,何以官不至三公

三国时期,程昱的才智谋略与荀攸、郭嘉、贾诩相当,都是一流的人才。然而,荀攸当过尚书令、贾诩当过太尉,都曾官至三公,郭嘉亦曾被曹操视为后代辅臣,唯有程昱的官职最高只当到卫尉,无法官至三公。程昱是一位极有见识的人。除此之外,程昱对曹魏还有以下三个重要的贡献:第一、帮助曹操守卫兖州兴平元年,曹操留下程昱和荀彧留守鄄城,自己率部前去攻打徐州。

正史上袁术是个怎样的人?跟他的哥哥袁绍相比如何呢?

前言【在上篇文章中,我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袁绍,相信大家对他有个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袁绍是个昏庸无能的人,跟《三国演义》和相关影视剧中说的差不多。而谈完了袁绍,接下来就得谈袁术了。正史上袁术是个什么样的人?跟他的哥哥袁绍相比如何呢?】一、袁术生平简介袁术剧照袁术何许人也呢?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人,是司徒袁逢的嫡次子,而袁绍是袁逢的庶子。

三国谋略:刘表若听此人之计,天下可能就是他的了

上回说到袁绍和公孙瓒的磐河界桥之战,此战之后袁绍占据了冀州,逐渐兵强马壮,名将有颜良、文丑,谋臣有逢纪、田丰、沮授、许攸,在当时已经是一等一势力了。磐河之战是三国时期首次诸侯争夺地盘的战斗,在此战之后,第2场诸侯混战又随即上演了,并且多少也是由于磐河之战引起的。这两兄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把控了天下最强的18个军阀。

人称「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个怎样的家族?

不论是读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在提到袁绍、袁术的时候,称他们出身的汝南袁氏为「”四世三公”,意思是他们这个家族已经连续四代人都当过「”三公”(东汉的宰相)级别的高官,家世尊贵,令人艳羨。老版《三国演义》袁绍(演员和周瑜是同一人,哈哈)「”四世三公”有时也会被说成是「”四世五公”,那么究竟是「”三公”还是「”五公”呢?其实两种说法都没错。「”三公”是指东汉时期设置的

古代最命苦的5大谋士:身怀绝技,无处施展,最终惨死

范增范增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羽的重要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刘备兵败后,袁绍下令攻打曹操,田丰认为战机已经失去,此时不宜作战,应该分兵据守,用奇兵分批骚扰曹操,让其首尾不能相顾,随后待机出征。袁绍听信谗言,不采纳,最终被曹操千里奔袭,抢走了汉献帝。景帝二年,晁错上疏《削藩策》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为了平息战乱,景帝听信大臣之言,腰斩了晁错。

他在三国演义中被黑了,历史却为其正名

说起淳于琼,三国迷们一定不会陌生,他在三国演义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淳于琼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曹操即将粮尽,心中焦急。许攸心生不满,背叛袁绍,投靠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历史上的淳于琼不过在历史上,淳于琼虽非名将,但也不是草包。淳于琼虽名列最后,但能够名列西园八校尉之一,与曹操、袁绍同列,以证明他的才能。

能洞察一切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事实上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历史上有很多「”洼则盈”的例子,比如周公的「”握发吐哺”。周公礼贤下士,非常害怕失去天下贤士,每逢有人才来拜见他,他必然马上迎接,哪怕当时在洗头吃饭,也会握起头发、吐出口中之食,先见了贤士再说。儿子去鲁国受封时,他也告诫儿子: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为的是及时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