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雄才无大略,有大略无雄才,在三国时代想成就一番大事有多难?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说一个人很了不起,最霸气的词大概是「”雄才大略”,一般的人物是配不上这个词的,据说它最早是赞美汉武帝刘彻的,《汉书·武帝纪赞》说:「”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雄才大略强调的是「”才”与「”略”两个方面,「”才”是才能、能力,「”略”是谋略、眼光,二者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太大不同,不过仔细分辨,它们在意义上还是有区别的。才能
曹操最初势单力孤只是袁绍的「 ”马仔”,得到此地才有争天下的资本 此举引起各路诸侯的不满,十二路诸侯推袁绍为盟主,共同发兵讨伐董卓。此时的曹操,不过是袁绍的马仔,势单力孤,兵微将寡。曹操意识到机会来了,向袁绍提出亲自带兵平叛,以此扫除威胁冀州的隐患。袁绍闻讯大喜,直接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袁绍一直自称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如今擅自任命地方长官,piapia打脸。曹操很赞同陈宫的建议,视其为心腹。曹操的...素养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各级官员的认可。兖州官员纷纷赞同曹操出任州牧。
孙策死前整军备战 真是要偷袭曹操的许都吗?事实没这么简单 在三国正史中,有一段被人忽略的事迹,或者可以说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悬案。此案的主角为曹操和孙策,时间则是曹袁发生官渡之战之际,事件或准备发生的事件是孙策准备袭击许都。那么孙策在临死前整军备战,真的是要去偷袭正忙于应付官渡之战的曹操的老窝许都吗?仔细分析,或者用一句时髦的话叫细思极恐,因为事实根本没这么简单。
曹操若没有这位盟友,别说三国鼎立连能否崛起都是个问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先后组建过各类的「”企业家联盟”。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各类联盟相继瓦解,曹操也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曹操创业期间先后与袁绍、张邈等集团进行过结盟,但终其一生真正意义上的铁杆盟友只有一个,那就是鲍信集团。图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一、鲍信是曹操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首先要说鲍信具有极强的识人之明。董卓刚到洛阳,鲍信就看出董卓将来必然祸乱天下。于是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袁绍与公孙瓒到底为何反目成仇? 就这样,公孙瓒打败了韩馥,但是冀州却被袁绍兵不血刃夺取,公孙瓒此时,可谓是替袁绍做嫁衣了。袁绍准备废除汉献帝刘协而立刘虞为弟,袁术却不赞同,二人因此决裂,当然袁术反对袁绍也不是为了汉献帝,他是想自立为帝。于是袁绍任命周昂为豫州刺使,命令周昂进攻阳城。公孙越是公孙瓒的从弟,却被袁绍部将...死,这样一来,公孙瓒自然把公孙越战死的责任归咎于袁绍。
令曹操无比惋惜的一流大谋士,能力不逊于诸葛亮,因忠于庸主被 ... 文/格瓦拉同志汉末三国是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出来的奇人异士,其中侍奉过韩馥、袁绍两位军阀的沮授,堪称典型代表。就谋略水平而论,沮授算得上是一流大谋士,能力绝不逊于荀彧、郭嘉、诸葛亮等人,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极为凄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沮授。
在小说当中,关羽斩 ... 了十六人,有几个是历史的真实 有人做过统计,小说中关羽一共同二十七位有名有姓的将领交手,其中有十六人死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之下。尤其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和飞马...颜良的细节描写,更是精彩。当时,关东联军与董卓手下的大将华雄交锋。正当袁绍等人束手无策之时,关羽出现了。关羽自愿出战华雄。
... 鸡却用了牛刀,刀出鞘就要见血,没有牛 ... 那可就是要 ... 人的 死后第三天,皇子刘辩登基,年仅14岁,即汉少帝,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就这样东汉末年一场最为严重的,可是说是使东汉王朝气数灭绝的宫廷政变正式拉开帷幕。"何进本是...猪之人没有什么政治手段,而且是一头蠢驴一头犟驴,对曹操的意见不予理睬。朝中大臣纷纷劝说何进不要让董卓进京,否则就是引狼入室。袁绍、袁术得到消息,趁机率军...入内宫,斩...宦官2000多人。但是县令没想到亭长送来的嫌疑犯就是曹操。
郭嘉和田丰都有才识,若论识人能力,他们二人究竟谁更厉害? 郭嘉和田丰后来都成长为三国时期优秀的谋臣,他们对当时形势的判断和理解都比较高明,具有实践价值,二人还曾都在袁绍手下做过谋士。其实主要是因为二人的识人能力有差距。曾同为袁绍谋士:事实上,郭嘉和田丰两个人经常被拿到一起比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两个人都是博学多才的人,属於志趣相投的人,所以他们二人曾经是很好的朋友。后来,年轻的郭嘉在田丰的推荐和鼓励下,也来到袁绍手下做谋士。
东汉末年,颍川士人遍布天下 一颍川士人与董卓汉灵帝中平六年,以董卓进京为标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统一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历史开始了军阀混战的时代。董卓执政后,为了扩大其政治基础,吸纳一批颍川士族代表,如荀爽、陈纪和韩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