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略谈汉代文学的独特性

略谈汉代文学的独特性学界惯例,中国古代文学被划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若干个单元(或断代)。我认为“先秦两汉文学”的断代就遮蔽了先秦文学和两汉文学各自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先秦是一个文学尚未充分发育的时代,学者已有论及,这里主要谈谈汉代文学的独特性及其研究时如何破除惯性而与先秦文学进行有效的剥离问题。

围绕《静夜思》中的“床”的争论

围绕《静夜思》中的“床”的争论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是睡床还是胡床(即马扎),争论很多。她认为,新解李白《静夜思》所谓“床前明月光”之“床”是胡床,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广州的八旬老翁陈云庵先生在给本报的来稿中认为,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不是睡床,也不是马札,应该解作“井栏”。李白原稿的《静夜思》应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藏书家张金吾

藏书家张金吾张金吾(清)常熟人。"可见张金吾藏书是为了读书,这与其他动辄自秘的藏书家截然不同。当时何元锡见了羡慕不已,想借抄此书,张金吾慨然应允,并很快请善书者抄出副本赠与何氏。"作为流布藏书思想的实践,张金吾又喜欢刻书,曾刻有《诒经堂续经解》、《金文最》、《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更不幸的是,他的全部藏书,在道光六年为他的侄子张承涣豪夺而去,为此,张金吾非常气愤,以致抑郁不能自拔。

文化界缅怀文化泰斗

文化界缅怀文化泰斗——历史认知网将推多部著作历史认知网书店编辑、王世襄著作《锦灰三堆》责任编辑张琳女士说:“早在今年8月份我去看他时,他还处于昏迷状态。”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在重新评价一些文化传统的要素时,认为其价值受到文化与社会中保守主义因素的影响而被低估了。作为爱国者和国际主义者,他们又冀求在不低估其他文化的同时,给予中国文化更高的重视。

七封书信—巴金与山西太原读者的一段佳话

七封书信—巴金与山西太原读者的一段佳话当70多年前的文字拂去尘埃,走过风雨,出现于社会时,给予人的不仅是惊喜,更有心灵的震撼。近日出版的《中国作家》(纪实版)第12期,首次公布了巴金于上世纪30年代写给山西太原一位读者的7封书信。巴金的这7封信是写给山西太原一位名叫赵黛莉的女读者的,时间为1936年至1937年。山西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赵瑜,发现并得到了这7封信,经巴金亲属辨析,确为真迹。赵瑜获得了这批信件。

泉坛名人——倪模及其治学精神

泉坛名人——倪模及其治学精神一、生平及主要成就倪模,字迂存,号韭瓶,又号预抡,安徽望江人,为乾、嘉时期著名钱币学家和图书校勘家。对于先人,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只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倪教授的成就,与他这种苦学终身,淡泊宦途的精神是分不开的。⑩足见对倪模评价之高。

还珠楼主行书宋诗

还珠楼主行书宋诗民国武侠小说大家,首推还珠楼主。还珠楼主作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作家,在历史上和文学史上自有其应有的地位。笔者所藏还珠楼主这件行书宋人诗两首,前者系陈简斋所作,陈诗多感时伤事,以学杜甫名。王渔洋《池北偶谈》卷十九载宋人绝句数十首,其中也录有这两首,且连在一起,还珠楼主或据之钞录。末钤“寿民长寿”、“还珠楼主”朱文方印。

写给柳亚子高祖的二通信

写给柳亚子高祖的二通信邱曾诒写给柳树芳的书信最近文友光临寒舍,意外地给我带来了几件“宝贝”,甚是兴奋,展开欣赏,原是柳树芳的亲家邱曾诒写给他的亲笔信。柳树芳的诗作中有大量反映现实,抨击时弊之作。故柳亚子在《自传·年谱·日记》中曾感慨地说道:“柳树芳是我们大胜柳氏在文坛上的开山祖师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在邱曾诒给柳树芳书信中,我们可见一斑。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逝世

1829年05月10日,英国医生、物理学家,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托马斯·杨逝世。1773年6月13日,托马斯·杨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米尔弗顿一个富裕的贵格会教徒家庭,是10个孩子中的老大,他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天才禀赋自幼年起就大张旗鼓地显露开来,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1794年,杨21岁,由于研究了眼睛的调节机理,他成为皇家学会会员。这是杨在理论研究领域初次展露才华。1800年起在伦敦行医并致力于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