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

禅诗中的故事

禅诗作为古代诗歌作品的一个类别,也不例外。纵观历代禅诗,其中有很多都蕴含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韦丹刺史对官场事务烦杂,世事无常感到厌倦,在诗中表达了准备归隐跟随禅师习禅的愿望。因此灵澈禅师作了这首诗,对韦丹刺史作了善意的调侃。从以上几首禅诗可知,禅诗不仅阐释了佛理禅意,而且还包含广泛的生活内容,与世俗诗歌不同的是,很多禅诗中都有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

望仙台的故事

“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安徽当涂县城东门口,有个偌大的土堆子,名叫“望仙台”,其实,它是诗人贾岛的墓。为什么又叫“望仙台”呢?有这么一段传说故事。和贾岛初次见面,一见如故,便邀他登车。在韩愈的影响和帮助下,贾岛竟还俗啦!人们遵从他的吩咐,就把他葬在这里,把他的坟起个名字叫“望仙台”。

唐朝最笨的诗人,两句诗憋了三年,仅这两句还被后人吹了千年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朝诗人贾岛这两句诗词传诵千年,被誉为文考举子的真实写作,道尽了十年寒窗苦的孤寂和落寞。唐朝大师云集,出了不少遣词造句的高手,例如李白、韩愈等文豪世家,贾岛在唐朝这艘巨轮上并不出众。他的作品不多,一年的产量极低,还抵不过李白醉酒后一夜的作品,以抠字眼而出名。两个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贾岛将自己的疑惑告诉给了韩愈,韩愈提议用敲字,这才了却了萦绕了贾岛两三年的噩梦。

细数大唐的文人墨客,读诗如读历史,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登基到安史之乱这段时期便是盛唐,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盛唐的话,那便是一个包容万千、纸醉金迷的时代。安史之乱后便进入了中唐,这时的唐朝日渐衰微,人民的生活状态不复从前。直到黄巢之乱爆发,唐朝正式进入晚唐的阶段,一个蓬勃闪耀的时代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初唐时期,许多文人开始进行革新,反对这种迂腐的写作方式。

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

就这样,骑着小毛驴跟韩愈的车队抢路,一连经过了两节车队。在经过第三节车队的时候,小毛驴大概是太过劳累的原因,走的步伐有点不稳,脚步一偏,撞上了韩愈的车队。韩愈手下一众官吏总算有理由把这个年轻人抓起来了,二话不说,就把年轻人从小毛驴背上拽了下来,拉到韩愈跟前。韩愈一看这个年轻人,衣着朴素,面貌虽然平常,但是却又几分清冷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