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

第3集 - 如果把中国422位皇帝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什么(3)

赵构因为宗泽劝阻侥幸避免了被俘的命运,也成为北宋唯一没有被俘的皇子…所以,南宋的皇帝,除了赵构都是赵匡胤的后代赵匡胤也是一位武术家,对后世拳法影响深远,太祖长拳和太祖盘龙棍流传至今涉及的知识点:靖康之变107年后,南宋和蒙古联合灭掉了金国。只是,南宋后来也被蒙古所灭金国最后两位皇帝,完颜守绪和完颜承麟涉及的知识点:国君死社稷,完颜守绪在传位给完颜承麟后自缢而死。

柴荣后人在宋朝的地位如何,他们都得到了怎样的「 ”优待”?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接受了后周恭帝柴宗训的禅让,开创了宋朝。历史上历来有两宋始终善依照赵匡胤的祖训善待柴氏后人的说法,《水浒传》中更是说柴氏后人「”小旋风柴进”家有保命的「”丹书铁券”。那么,两宋期间柴氏后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先来看柴荣的儿子们:柴荣的前三个儿子都和郭威家族一起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所以,柴荣临终之时只能传位给年仅八岁的皇长子柴宗训。柴宗训在陈桥兵变后「”禅位”给

兵变终结者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发生过兵变吗?有,且只有一次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宋朝,为打破五代频繁的兵变困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后,改革禁军制度,发兵权和统兵权分开,重文轻武,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样说来,宋朝南北两朝都没有兵变吗?有的,且仅有一次。乙巳,太后降旨睿圣皇帝处分兵马重事。完颜宗翰率金兵迅速南下,先锋部队五百骑兵逼近扬州,当时扬州军民有十多万。历时四个月,苗傅、刘正彦兵变被平息了。

五代十国是哪五代,哪十国?究竟有多乱?

五代十国,其实不能称之为国,只是唐朝藩镇的一种变形而已。统治阶级毕竟是武人,尽管据土自专,实则无经营天下之大志,半数以上皆骄奢淫逸之徒罢了。所以说,除了中原地区战争较为激烈以外,列国之间倒是罕有战事。唐朝末年,国势本已日渐衰微。黄巢起义的爆发,则加剧了唐王朝的覆灭。起义军攻取长安以后,朱温奉命抵御藩镇联军。中和二年,朱温在得不到起义军救援的情况下,投降唐军。

宋太祖开国轶事,阻碍他的不是北周皇帝,而是两个节度使

赵匡胤三十三岁坐上龙椅,刚过而立之年,也算是一个毛头小伙子。这位宋朝的开国皇帝此时正是年富力强、意气风发,他所发动的兵变夺权,还算仁义,对前朝的皇族都很善待。政变虽然十分顺利,可是搞定了京师,改旗易帜,并不能说大功已告成。其中之一就是昭义节度使李筠,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新政权。郭威称帝后,提拔李筠为昭义节度使,坐镇潞州。赵匡胤政变夺权后,便积极拉拢诸地方势力。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从赵匡胤的扶龙之臣,变成其后人的掘墓人

开宝六年,即公元974年,高居相位十年的赵普被宋太祖赵匡胤罢免,黯然离开京都汴梁。宋初所有的大事,从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到讨伐北汉,几乎都有赵普的影子。二十年来,他看着赵匡胤从普通将领一步步成为开国帝王,他们之间既是君臣,又是生死袍泽,一起携手奠定了结束五代乱世、欣欣向荣的宋帝国基础。为之,赵普付出巨大心血,对赵匡胤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可谓是功劳最大的扶龙之臣。

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不是传说

有人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这样一件大事,在北宋官修《太祖实录》、《三朝国史》和元修《宋史·太祖纪》中不着笔墨,据此认为这件事发生过的可能性非常小。记载这件事的版本有五:一、北宋王曾《王文正公笔录》:太祖创业,在位历年,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如故。相国赵(普)屡以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启请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因谕之曰:「”朕与公等昔常比肩,义同骨肉,岂有他哉,而言事

宋代功臣配享(一):宋太祖的配享功臣为何是宋真宗确定的?

功臣配享是帝王对有功之臣的最高酬劳,也是激励其他臣僚、引导政治舆论的重要方式。随着士大夫政治的兴起,功臣配享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宋真宗北宋的功臣配享开始于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时期。宋真宗继位后,于咸平二年下诏为开国皇帝宋太祖配享功臣。二月以赵普配享太祖庙庭,八月又下令以曹彬配享太祖庙庭。下令为宋太祖配享功臣为何是宋真宗而不是宋太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