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段黎府院之争的性质 第一次府院之争真相始末

“府院之争”指的是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首领之间的权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为总统府和...之间的角逐。府院之争的性质第一次府院之争指民国五至六年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府院之争表面上是一次“宪法漏洞”引起的国家机构争权,实际上是内部利益集团的争权夺利。一度缓和的府院之争骤然激化。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北洋 ... 统治时期的言论自由状况:从袁世凯到段祺瑞

由于历史教材的叙述,很多人对北洋...统治时期的言论自由状况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是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言论自由,也不可能存在言论自由。这是北洋军阀...掌门人段祺瑞...在研究开放报禁的国务会议上的拍板表态。北洋军阀统治期大约一半的时间,中央...是以段祺瑞为核心的。

临时约法为何没能实行:根本在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局限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利益。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反复废立也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衰、强弱。所以,我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所以未能实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局限性,软弱性,妥协性。回顾历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却无法得以真正的实行,这是后人惋惜的。

晚清哪些名人具有姻亲关系?

在中国也不乏有之,如汉朝与匈奴联姻和亲,以此缓和了匈奴的侵扰。同样,在晚清许多著名人物之间也有姻亲。>4.晚清有“清流派”,多任御史谏官之职。>左宗棠>7.晚清著名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的哥哥即是近代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马相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8.晚清名将吴长庆与袁世凯家族交好,袁世凯亦曾投奔吴长庆,吴的孙女吴弱男称袁为“四伯”,吴弱男嫁与民国“老虎总长”章士钊,袁世凯也因此视章为“自家人”。

何人“两让司令” 刘伯承称其为 ... 最优秀将领

刘伯承同志赞扬他“百战百胜,是...最优秀的将领之一”,陈毅同志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经他一再恳请,中央决定陈毅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治...,陈毅不在位期间,其职务由粟裕代理。粟裕同志“两让司令”的故事,在华东部队传为美谈。1984年2月5日,粟裕同志不幸与世长辞。粟裕同志永远是我们每一个...员和革命军人学...楷模。

谁两让司令被刘伯承赞为 ... 最优秀将领之一

刘伯承同志赞扬他“百战百胜,是...最优秀的将领之一”,陈毅同志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在功劳和荣誉面前,粟裕同志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作风。经他一再恳请,中央决定陈毅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治...,陈毅不在位期间,其职务由粟裕代理。粟裕同志“两让司令”的故事,在华东部队传为美谈。粟裕同志深受广大指战员的信赖和爱戴。

临时约法的错误:辛亥革命的成果就是被这一纸文件毁掉的

普遍观点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但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可以发现,辛亥革命的成果其实就毁在这一纸文件上。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党人企图用民主共和取代武装暴力,但却在这一份文件上给袁世凯来了一次政治欺诈,才有了后来袁世凯撕毁约法一说。可惜,辛亥革命开创的良好局面,竟然被一批书呆子与造反派联手毁灭,革命党人辛亥革命之功不足以救赎临时约法之罪。

... 练“刘体”字:自豪称集王颜柳欧大成

尽管如此,他们却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搭档。几天后,为了战备工作的更加落实,...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桐城,和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等召开二野高级干部会议。1950年10月,他把这张珍贵照片赠给...,并在照片背面亲笔写下如下字样:小平同志:1916年袁世凯称帝,发生了反袁战争。

揭秘:李大钊因何才能让张作霖对其“恨之入骨”

核心提示:1927年4月6日,对李大钊恨之入骨的张作霖在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默许和支持后,悍然出动300多名军警特务,包围了苏联使馆内的国共两党北方领导机关,逮捕了李大钊等60余人。事实上,李大钊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也使得帝国主义和军阀对之“恨之入骨”。

日本人为何恨袁世凯 二十一条是怎么变成十二条的

可事实是,袁世凯也是日本人最痛恨的人,至少在签订“二十一条”时,他努力和日本方面进行斡旋,并将“二十一条”最终谈成了“十二条”。从1915年2月2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到5月7日日本发出限时48小时答复的最后通牒,历时105天,谈判20多次。5月25日,陆徵祥与日本正式签订讨价还价后的《二十一条》,实际上是“十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