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重审“刺宋案”:民初政坛鲜为人知的内幕

几年来陆续发表了若干篇论文,都是聚焦本时期重要的政治事件及政治人物活动的,如“北京兵变”的真实内情、有贺长雄与民初制宪活动、袁所聘高等间谍青柳笃恒的行止、民初三种袁世凯传记出台内幕等。我有兴趣重新审视民初政治史,也是因为自己有机会利用目前尚未公开的一些稀见史料。这批档案总量不是很大,但涉及民初政坛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

粤中各派“逐龙”声起,龙济光如何守住自己的权势?

恰如梁启超所预料的,广...立之后,不仅使袁世凯联合粤、桂进攻滇、黔的计划完全破产,也给予广东的龙济光莫大压力。但此时袁世凯已经自顾不暇了,他一面派出军队南下,一面又不得不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次日宣布废止洪宪年号,恢复中华民国五年纪年。所以,粤中各派对于龙几乎皆不信任,一致认为,不逐龙,广东不会有真正的独立。即使梁启超在未抵达南宁会晤陆荣廷之前,也是赞成逐龙的。

冯国璋鸣20响礼炮迎新娘,袁世凯临终透露她真实身份

袁世凯当了总统,周砥已是39岁老姑娘了,袁世凯便将她介绍给当时大权在握的江苏都督冯国璋。直到袁世凯临终前发了一顿感慨,才点明了周砥的真实身份:予豢养左右数十年,高官厚禄,一手提拔,事到如今,无一人不负予!原来,周砥嫁冯国璋后,将冯国璋的一举一动通过婢女密报给袁世凯。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袁世凯去世后,冯国璋当了代总统。

揭秘:晚清贵族如何成了自己江山的掘墓人

清朝庆亲王奕劻及儿子载振晚清最后十几年,最走红的满人亲贵,要属庆亲王奕劻。奕劻的长子载振,子凭父贵,30岁就做了新成立的商部的尚书,随后转为农工商部的尚书。这事跟一个叫段芝贵的人有关。可靠的掘墓人可是,一位红艺人冷不丁离开舞台,不可能没有动静。当统治集团最可靠的自己人最大的爱好只剩下货与色的时候,这种货色的权贵,可靠固然还可靠,但实际上却已经成了自己江山的掘墓人。

汉顺帝刘保 导致东汉王朝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女人

东汉有一个大将军叫做梁商,公元106年,梁商得一女,名曰梁妠。此女年少时就聪明贤惠,善女工,精史书。梁妠十三岁时,就被选入汉顺帝刘保的后宫,被封为贵人。 公元132年,梁妠被立为皇后。 公元144年八月,汉顺帝刘保去世。由于梁妠膝下无子,因此立虞美人之子刘炳为太子。刘保...

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民国四公子指民国时期四位有名的世家子弟。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克文),二为余(张伯驹),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孝若。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镇压白朗起义不力而被免职。袁克文,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号寒云,又署龟庵,河南项城人,昆曲名票,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民国初年有名的大军阀,以武勇于乱世之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大军阀。

善于拉拢人心的袁世凯是如何用人的

袁世凯的一项卓异禀赋就是善于交人,以致许多人都愿意供其驱使,为他卖命。对下属的一些小爱好,袁世凯也牢记在心。细心观察别人的喜好,礼贤下士,做人言而守信,这些基本准则袁世凯都做到了,怪不得深得人心,有这样的好领导,谁不想一直跟在他身边呢!当官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如何留住“人心”。袁世凯可谓是有自己的处事心得,结交了很多人才,最终使得自己平步青云。

袁世凯墓园为何被称为袁林而非袁陵

袁林袁世凯的墓园位于安阳市北郊洹水北岸,现为安阳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袁世凯墓修建时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袁世凯墓园被称为袁林。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万年吉地称为“袁陵”。其时,徐世昌的话自然最有分量,于是便弃“袁陵”而称之为“袁林”。自古帝王之墓为陵,圣人之墓为林,袁世凯墓效仿“孔林”“关林”而称“袁林”,也算是对他的极大抬举了。

关于民国建国时的旗帜之争

孙中山和黄兴1906年,在讨论中华民国国旗时,孙中山主张...旗。黄兴主张用井字旗,认为...旗旗的形式不美,并认为与日本太阳旗相近,有日本并华之嫌。双方争执不下,孙中山坚持己见,黄兴力争不得,甚至大怒,誓言要脱离同盟会籍。章太炎、刘揆一则从中调解,暂时搁置议案。这是辛亥革命以前孙、黄最大的一次分歧。1927年,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的蒋中正,在南京组织国民...时,依孙中山生前遗愿,把国旗更改为...满地红旗。

轰动民国的杨杏佛遇刺案

杨杏佛杨杏佛遇刺80周年,恰逢宋庆龄诞辰120周年。时针指向清晨8点30分,杨杏佛的座驾驶出院门。这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杨杏佛遇刺案。杨杏佛则倒在血泊中。宋庆龄针对杨杏佛案所发表的文告,新中国成立后被收集在《宋庆龄选辑》中。宋庆龄提到,杨杏佛生前收到很多封恐吓信。杨小佛则称,蒋介石原本想让杨杏佛出国,脱离民权保障同盟,但杨杏佛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