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故事之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公元前663年,齐国的大队人马到了济水,鲁庄公来迎接他们。齐国的大队人马到了燕国,山戎早已抢了一批壮丁和女子和无数值钱的东西逃回去了。燕庄公要带领着本国的人马作为前队。齐国、燕国、无终国的人马打败了山戎。他们又救出了不少从燕国掳去的壮丁和女子。山戎的老百姓投降了。
弦高智退秦军的故事?他为什么能成功退敌? 弦高智退秦军成功的原因:一次他去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郑国的国君慌了神,派了个能说会道的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
东周列国故事之黄泉相见 东周的天王连自己的地盘都保不住,名义上虽然还是各国诸侯的共主,实际上他只是个中等国的国君罢了。周平王又把络阳东边的一些城和土地封给掘突,叫他接着他父亲当周朝的卿士,同时又是郑国的君主,就是郑武公。郑武公可不答应,还是立大儿子寤生为继承人。郑武公去世后,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
东周列国故事之乱臣贼子 原来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就是公子晋,一个叫州吁。可是卫国的人都说国君是给州吁和石厚害死的。要是国内的老百姓和国外的诸侯不服,君位就怕保不住。州吁想约会陈国和蔡国共同出兵。事情正同石厚说的一模一样,宋、鲁、陈、蔡,都按着州吁规定的日子。郑国的大臣急得没有法子。另外三国的将士全都抱着胳膊肘,在旁边看热闹。
东周列国故事之奉天讨罪 那些士兵一得到命令,很快地把这事办完了。陈国边界上的官长急得什么似地跑去报告陈桓公。颍考叔进来,向陈桓公行了礼,奉上国书。这会儿把他们抢来的人、牛、羊、粮食和别的东西如数奉还,特意打发使臣颍考叔向君侯赔不是,请您多多原谅。周公黑肩劝天王好好地招待郑伯,算是对列国诸侯的一种鼓励。可是周桓王不听。
东周列国故事之传位给兄弟 原来宋国第一代的国君叫微子,儿子死了,就把君位传给他兄弟,可没传给他孙子。大伙儿都夸奖他是个贤君,到了第十三代的国君宋宣公,也想学微子的样子,不把君位传给他儿子,倒传给他兄弟,就是宋穆公。他就打发儿子公子冯上郑国去住,要把君位传给他侄儿。他恐怕各国诸侯说话,就把库房里顶值钱的东西送给各国诸侯。各国诸侯收了礼物,全堵住了嘴;郑庄公又替宋庄公约会鲁桓公和齐僖公,开了一次会,正式确定了宋国的君位。
东周列国故事之过河拆桥 导读: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得了重病。他老想着子忽不该回绝齐国的亲事。屡次三番地托人做媒,可是子忽坚决回绝了。郑庄公去世以后,祭足立公子忽为国君,就是郑昭公。郑昭公打发使臣上各国去聘问。他派祭足上宋国,顺便探听探听子突的动静。祭足到了宋国,见了宋庄公,还没说话,就给武士们绑上了。宋庄公是个“规矩人”,办事不马虎,叫子突和祭足落个笔迹,签字画押。祭足回到郑国,躲在家里装病。
东周列国故事之卫惠公继位 他还办着丧事,就出兵跟着齐僖公打纪国去了。纪国和鲁国是亲戚。过了一年,郑厉公听说天王去世,想叫人去吊丧。她不能从国家大事着想,也不去分析事情的是非曲直。齐是大国,鲁桓公又是齐襄公的妹夫,要是齐国和鲁国能答应帮着子忽,郑国就有了靠山了。这么着,祭足亲自上齐国去见齐襄公。齐襄公答应了,想打发使臣回拜郑国。正好鲁桓公和夫人文姜来了,齐襄公只好把打郑国的事搁一搁。
东周列国故事之齐襄公压服人心 齐襄公一听,说得还挺有理。君臣俩给齐襄公问得没有话说。郑国呐,子仪是仗着齐襄公当上国君的,更不敢跟他作对。卫惠公没有法子,就上齐国去央告他舅舅齐襄公。这回文姜借着齐襄公灭了纪国的名目来道喜。齐襄公说起他外甥央告他去打卫国。公元前689年冬天,齐襄公约会了宋、鲁、陈、蔡四国的诸侯,浩浩荡荡地向卫国打了过去。齐襄公要压服人心的几件大事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