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色

千姿百态的宋元龙泉窑塑像

千姿百态的宋元龙泉窑塑像浙江龙泉地区林木茂密,瓷土资源丰富,且位于瓯江发源地,为制瓷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燃料,还为产品销售提供了发达的水路运输条件。宋元时期,大窑烧制的塑像常见佛像、八仙和各类神像等,溪口烧制一些体形较小的把玩人物塑像,数量极少。图2.南宋龙泉窑何仙姑像高17.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元代烧制塑像工艺技法走向成熟,数量显著增多。

幻化万千,建盏釉色真魅力

幻化万千,建盏釉色真魅力建盏只是个茶碗,器型小且简单,能够在五大名窑和其他诸多名窑林立的宋代脱颖而出,皇帝亲自立书代言、文人纷纷写诗吹捧,成为整个宋王朝的第一茶盏。建盏之所以能够收到古今中外茶家的青睐,究其本质在于幻化万千、绚烂多彩的釉色和斑纹。鹧鸪斑盏,是建盏珍品,产量稀少,其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纹为斑点状,类似建窑当地鹧鸪斑鸟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勿怪乎,日本将曜变建盏称为“无上之神品”。

台北故宫历代珍藏茶碗

台北故宫历代珍藏茶碗清珐琅彩黄菊花白地茶钟器形同前。虽然《茶经》以越窑青瓷茶碗为尚,但首都长安或洛阳墓葬或寺院遗址所出土者,仍以邢窑白釉茶碗为多。此件弘治白釉绿彩龙纹茶盅,作工精细,清宫旧名为“茶盅”,而以明人饮茶好尚白瓷茶盅的情形来看,这应也是明代宫廷的饮茶用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数十件从唐至清的历代茶碗,其中以明清居多。

浅谈北宋越窑瓷器的兴盛

浅谈北宋越窑瓷器的兴盛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碗,越州为上。其瓷类玉、类冰。”北宋尚存蓬勃发展之势的越窑系,进入南宋即以极快的速度走向衰败,再也没有找回昔日的风光和辉煌。下面举例赏析,领略北宋越窑最后的兴盛。在曲乐歌赋氛围影响下产生圆形构图、相向对飞的团蝶纹即是北宋越窑代表纹饰之一。

建盏鉴别 | 建盏的釉色品种

建盏鉴别|建盏的釉色品种建盏杂色釉中的龟裂纹釉、灰皮釉、灰白釉、酱釉等,都是火候不够高的次品。有关建盏分类的说明:目前,建盏的釉色分类并没有公认的权威观点。此外,日本大佛次郎的建盏也被认为具有近似的曜变釉色,称为“准曜变”。有研究者认为,曜变是鹧鸪斑釉中的特殊品种。

汝窑鉴藏:青如天面如玉

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贡品,产品胎质细密、坚薄。汝窑作为御用之物,由于工匠们不惜成本以玛瑙入釉,使其釉色显现独特的天青色,釉面莹润似珍珠、如美玉,纯净高雅,内敛含蓄,体现出高雅的皇家之气,尤其珍贵,在北宋时已达巅峰。今年3月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吸引了全世界藏家的目光。

南宋龙泉窑的特点

南宋龙泉窑的特点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窑之一。南宋中晚期,成功创烧出粉青和梅子青两种纯净的青釉,代表了中国青瓷工艺的最高成就,并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作为投资者来说,应该注重处于价值洼地的龙泉窑,其官窑身份的确定,将会使明龙泉窑官窑器价格飞速上涨,由官窑器推动对整个龙泉窑青瓷的认识,会带动整个价位的提升。

德化窑白瓷的鉴赏和收藏

德化窑白瓷的鉴赏和收藏中国的瓷器可以分为两大系,即青瓷系和白瓷系。德化窑早在唐宋时就已开始烧造青瓷和白瓷,到明代德化窑的发展已达到高峰,以生产白瓷闻名遐迩。到清三代时,德化窑因不受朝廷重视,产品大都是民间日用品,釉色常常白中泛青,除白瓷外也陆续生产一些青花瓷和五彩器等。胎体细腻,胎质坚硬,德化窑独有的中低温材料配方,是闽南周边窑场乃至景德镇窑生产的白瓷所不能相比的。

越窑说 ;| 瓷中精品之秘色瓷

越窑说;|瓷中精品之秘色瓷秘色窑造于越州,相传所制之瓷,专为供奉吴越王钱氏之物,臣庶不能用,故云秘色。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瓷碗、瓷盘、瓷碟,从“地宫宝物帐碑文”中得知,原来它们就是“秘色瓷”!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又得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秘色瓷”称谓。上博展厅的晚唐越窑海棠式大碗就是花口碗中的佼佼者,因为器大规整,釉色青黄和造型酷似四瓣海棠花而显名贵。

青瓷之色

青瓷之色作为一个手工艺人,如果对传统的器物不了解,那也做不好当代的器物。青瓷之“青”在化学反应上来说是将自然常态下的铁原素还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呈“青色”。青瓷之“青”变幻万千。▲图3:大窑出土的一些梅花盏的残片,颜色从有黄、绿、青也是各有其色▲图4:这是龙泉金村窑出土的北宋至南宋早期的婴戏碗残片到了元代至明代青瓷之釉色由青变绿,遂被贯名“梅子青”。——这就是龙泉窑青瓷釉色的独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