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事会:真正的智慧 价值岂止一千两 智慧(资料图)古时候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想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读者须知,彼时彼地,并无投机彩票赌博等等的事情,故入海采宝为发横财的唯一...。其人听了话,行入信奉佛法的城市中,逢人便问:“那里出卖智慧?”于是进行退行各三次,剔亮了灯光看时,那老母醒了,翻身坐起,这人便点头叹息:“真实的智慧,价值岂止一千两银子!”明天竟给那人三千两。
佛陀故事会:最尊贵的不是血统 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 最尊贵的不是血统,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经行中,佛陀回过头来,关怀地问婆悉咤道:“婆悉咤!你俩真是难得啊,虽然出生婆罗门家族,却甘愿放弃那优渥的居家环境,来过无家的比丘生活,你们有没有受到族人的责难呢?”婆悉咤回答佛陀说,他们确实遭到族人严厉无情的责...。接着,佛陀就为婆悉咤述说了人类社会的形成,以及四姓分立的过程。
佛陀故事会:佛陀的教化能成就无量福道 佛陀的教化能成就无量福道。讲到这里,伤歌逻婆罗门完全放下最初对佛陀与出家众的轻蔑态度,以及无法面对尊者阿难问难的浑沌,转而明确地肯认佛陀具有三种神通的能力,信受佛陀鼓励人们“应当成就这三种神通”的教说,也就是说,间接地肯认了出家修行是优于祭祀的。
佛陀故事会:有我与无我 佛陀三次以沉默回应 婆蹉族出家外道继续追问。佛陀还是以沉默回应。这样再问、三问,佛陀都是以沉默回应。那位婆蹉族出家外道心想,他已经连续问了三次佛陀都不回答,继续留下来也没意思,便起身离开了。这时,站在佛陀后面担任侍者的尊者阿难,感到很不解地问佛陀:“世尊!为什么您都不回答他呢?这样岂不是让他误以为您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而成为邪见吗?”
佛陀故事会:心受与身受就像接连中了两支毒箭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一般人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有修有证的圣弟子,也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他们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呢?”“世尊!您的教说,是我们学习正法的根源,也是我们学习正法的向导与依靠,请世尊为我们解说,让我们遵循您的教导来实践吧!”
佛陀故事会:贫生童子供佛斋僧后财富源源不绝 贫生童子供佛斋僧后财富源源不绝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父亲出海经商,遇难死于海上,他们家里,仅靠他的母亲做苦工并向邻里亲戚们借钱维持生活。“我们竹林精舍的出家人很多,通常为我们办一餐供养,要花费五百个金钱哩!”贫生童子虽然自知年纪小,但他相信为了供佛斋僧,一定会使他达成目的的。
佛陀故事会:贪僧团财物自用 成肉团饿鬼受苦 贪僧团财物自用,成肉团饿鬼受苦。目犍连尊者用自己的声闻禅定智能观察它的受报因缘,原来它曾经是迦叶佛教法下僧团中的一位大执事,把僧众财物、生活费与修建佛塔的钱财等拿来自己享用,并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若有余还一把火全部烧光,由于这样的因果,使它下堕成为一只肉团饿鬼。
佛陀故事会:佛陀以教诫神通度化 成就无量福道 佛陀以教诫神通度化,成就无量福道。讲到这里,伤歌逻婆罗门完全放下最初对佛陀与出家众的轻蔑态度,以及无法面对尊者阿难问难的浑沌,转而明确地肯认佛陀具有三种神通的能力,信受佛陀鼓励人们“应当成就这三种神通”的教说,也就是说,间接地肯认了出家修行是优于祭祀的。于是,伤歌逻婆罗门诚心地赞叹佛陀对他这番善巧的引导与开示,进而恭敬地对佛陀说,从即日起,终生归依佛、法、僧伽,为在家佛弟子。
佛陀故事会:佛陀的十大弟子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佛陀的十大弟子,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没有多久,阿那律因不睡眠,患了眼病。天眼第一佛为阿那律缝衣以后,对他双目失明,十分怜悯,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获证天眼通。不论远近内外,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证天眼通的阿那律一目了然。佛说弥陀净土,有的人不相信,请阿那律以天眼通观察一下,果然不虚,使那些怀疑的人生起虔诚的信心。对于舍利弗的批评,阿那律虚心接受,从此再也不在别人面说自己证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