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丑陋和美丽原是同一人

丑陋和美丽原是同一人波斯匿王的王后茉莉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波安罗,她的面貌丑陋,根本不像人类;皮肤粗糙干涩,比树皮还差;而头发又硬又直,和马的尾巴差不多。不久,小公主波安罗长大成人,为了这个丑陋女儿的婚姻大事,波斯匿王秘密命令大臣找来一位家道中落、没有能力娶妻的读书人,把公主赐给他,并为公主建造一座毫华的宫殿,屋中装置七道门,长年上锁封闭,钥匙则交给驸马带在身边。

骚扰比丘的精灵被善意心念感化

骚扰比丘的精灵被善意心念感化舍卫城里的一群比丘分别获得佛陀给予的观想题目后,就到离城很远,一处适合禅修的丛林去禅修。它们也认为比丘只会停留一夜,所以就离开树上,到地面上来。佛陀就教导比丘们《慈经》,这就是适当的武器装备。比丘们就回到原来的林子,并且遵照佛陀的...做,精灵们得到善意心念后,立即展现欢迎的诚意,不再干扰比丘的禅修。比丘们也可以禅修观身,而明白人身脆弱无常的道理。

一粒米是 ... 宇宙的因缘所成

满座的弟子闻到衣服所散发的酸臭汗味,一个个反胃作呕,无法下咽,佛陀于是叫目犍连将老乞丐的衣服拿到江边去清洗。目犍连一惊,立即以神足通运来须弥山,发挥精卫填海的精神,希望能够镇住惊涛骇浪。但是当目犍连尊者把须弥山投掷在江海中,不仅无法平息滔滔浩淼的波澜,须弥山犹如一粒石头在水里翻腾。目犍连赶忙跑回精舍,向佛陀请教解决之方。

阿难的总持因缘

佛陀告诉大众:「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弥即是我,供养饮食的长者就是阿难。阿难由於过去生诚心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修了大福报,所以今生才能听闻法音一字不失,获得如此殊胜的果报。」诸比丘听佛宣说阿难的总持因缘,都生大欢喜心,信受奉行。

不闻雷声的赞叹

途中,因为背痛的宿疾又发作,要求尊者阿难在路边的树下,为他铺座休息。这时,从反方向来了一位外道阿罗罗迦摩罗的弟子,名叫福贵。

佛陀以四种马喻世间人之不同根器

佛陀以四种马喻世间人之不同根器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

阿含故事选:如何知道圣者

但从这个故事来看,并非是这样的,反而要没有他心神通的人,根据佛陀的风范与特质,透过眼睛与耳朵的观察、验证、辨别确认出来。但对尚未能证得果位的一般人来说,依照故事中佛陀所举各点的精神,并以经教中对初果以上圣者所描述的风范与特质来检证,还是有机会分辨出圣者的。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森林苦行者

文:一行禅师15.森林苦行者乌陀面大师已经七十五岁了。因为乌陀迦要他所有的弟子从最基本学起,所以悉达多也只好回复到最简单的禅修。但不到数星期,他已再次达到‘无所有处’的境界,因而令乌陀面大师非常惊喜。悉达多恭敬的问道:“大师,如果连思想也摒除,还有甚麽呢?如没有思想,我们又如何辨别出那是木块,那是石头呢?”

观世音菩萨传:怪老人妙舌说慈航 小公主停哭听佛偈

怪老人妙舌说慈航小公主停哭听佛偈话说妙庄王在先听说又生了一个小女儿,心中老大有些不高兴,及至听得生时有许多异兆,想起宝德后怀孕时的梦境,暗想这孩子遮莫有些来历,心中才宽慰了不少,就挨著妙字的排行,替他取名叫妙善。

饮水思源,鸟兽报恩

饮水思源,鸟兽报恩佛陀的僧团中,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有位比丘说:“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任怨地为五百位婆罗门修行者张罗饮食,并且将道场布置得很整洁,让这五百人无后顾之忧地专心修行。”有段时间非常干旱,溪沟里没有水,山林中的鸟兽没水喝,面临生存的危机。修行者看了,深受感动,他体会到──众生本具佛性,即使是鸟兽,也有真诚的感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