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财施与法施

财施与法施求陀那与安息罗比丘结伴到舍卫城托,在回祇园精舍的路上,求陀那忽然有感而发对安息罗说:“今天受信徒的丰富供养,我打从心底感觉到惭愧不安,想想我们学道甚浅,如何能消受得起这分厚重的供养呢?”安息罗颇有同感地回答:“是啊!信众布施之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报?信徒布施,将来能够获得财富无量的福报,而我们的福德不是因而减损,受到贫穷的果报吗?”

牟尼公主施灯功德

牟尼公主施灯功德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舍卫国人民因感念佛的恩德,不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少,皆持香油灯具至祇洹精舍供养佛陀。牟尼公主闻佛授记,发大欢喜心,当下女转男身,并求佛出家,获佛陀慈悲应允。

白净比丘尼

白净比丘尼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舍卫国中有一户富豪人家,他们都是佛陀的在家弟子。佛陀嘱咐白净比丘尼随着大爱道比丘尼精进用功修行;不久,白净比丘尼就证到了阿罗汉果。僧团中,大众在讨论着白净比丘尼的殊胜因缘。

圣像灵异篇:优填王造像之始

优填王造像之始佛陀成道后第八年,思欲报答其母--摩耶夫人生育之恩,因而上升至忉利天,趺坐于善法堂之金石上。摩耶夫人出两道乳润世尊的口唇,以示亲子之缘,佛为其母说法。优填王召集全国的塑刻巧匠,要他们塑造佛陀的肖像。大王闻听很是欢喜,他对天匠说:“仁者为造佛像,要与如来之形相似。”大王见佛陀相好,心生净信,得柔顺意,烦恼业障消除,是为造像之始。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第一个度化憍陈如?

释迦牟尼佛和憍陈如尊者的前世,是忍辱仙人和歌利王的关系,歌利王当时是一名暴君,用刀割忍辱仙人之肉,根据因果应该得恶报,请问为什么还成为佛第一个被度化的人,这是否违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论?别名,是释迦牟尼,这是释迦牟尼佛佛号的一个别名,和其他佛的名字不同,所以叫别名。那么释迦牟尼佛能帮助他开悟,为什么不能帮助我开悟呢?

看释迦牟尼是怎样说服无神论者相信灵魂不灭的

看释迦牟尼是怎样说服无神论者相信灵魂不灭的以下这一段是佛经楞严经中的一段,经过了白话翻译。所以说,心、心灵或者说精神是不生不灭的。波斯匿王说的就是这个水的“样子”是相同的,而不是说那恒河水是相同的。由此可见,无论你的眼睛如何变化,你的见性是不会变化的。这不是事实,因为虚空和见性一样都是不动,不变和不生灭的。

心的力量

心的力量有一天,释迦牟尼在恒河的南岸说法。有一位信徒听说天底下最有智慧的人在那里说法,就从恒河的北岸走了很远的路要到南岸去听法。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看到一个人从河面走过来,都吓坏了,因为河水有好几丈深。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平常之心看待身边的事。

精进求法的均邻儒

精进求法的均邻儒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梵摩难。他平日乐善好施,在国内供养许多诚心拜佛、笃信佛教的僧侣。从此以后,均邻儒遵照佛陀的旨意,严格遵守戒律,勤奋修行。国王急忙五体投地的向均邻儒行礼,并请太子讲解佛法。经过均邻儒的讲述,国王终于明白佛经的义理,解除了内心长久以来的烦恼,并发愿永远护持佛教、供养僧众。

化妆的比丘尼

化妆的比丘尼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到处散布着金银财宝,他心中暗自思惟:‘我在这山里苦修了七年,每天餐风露宿、衣不蔽寒,但是到现在依旧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今生成道看来也不可能了。既然如此,不如先运用这笔意外之财,修建一个可遮风避雨的落脚处,再作打算吧!’于是将这些宝物藏了起来。沙门此时才了解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愚痴,于是至诚向佛顶礼忏悔,乞求佛陀开示。

给孤独长者初见佛陀的故事

那时给孤独长者听到从未听说过的“佛陀”名字之后,心里非常欢喜,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怡悦的感受,就问那位长者说:“什么叫做佛陀呢?”当天晚上,给孤独长者就在全心全意想念着佛陀之中睡着了。那时给孤独长者心里这么想着:佛陀出现在世间,这不是小事情。于是给孤独长者就顺着天身所放出的光明,一直走到寒林丘冢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