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习气未除才需用心修行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无明习气、回归清净的本性。为让我们更有信心努力消除习气,佛陀曾说:“正因为习气未除,才需用心修行;习气若已消除,那就已经成道了。”其实人人都有无明和习气,想要修行的人,要抱着恢复原来清净本性的决心,才会努力下功夫修行,也才会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而习气一不小心就会现前,因此修行要时时刻刻多用心于身、口、意。
佛典故事:八关斋戒传奇 但是两人因为已经受持八关斋戒,所以只好将今天受戒的经过告诉大家,并且表明过午不食。当时离迦叶佛末法时代已远,“八关斋法”早已散佚,而龙王却以家国相胁!国王将《八关斋文》恭置于金盘之上,亲自送到御龙泉畔。龙王获此法宝后,回到龙宫,与其五百龙子精勤修持八关斋法。
佛悟道后为何还历尽磨难? 佛陀也有磨难佛的身边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提婆达多。这个提婆达多的智慧、长相、庄严和佛相似。他的直接意译为“民主”。那我还要告诉大家,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的十二年间,他老人家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是没有戒律的。是因为佛的智慧还不够锋利吗?然后阿难就问佛说,提婆达多在破坏僧团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揭穿他的阴谋?别急,因果有报佛陀回到僧团以后,阿难就问佛说,说他这样分裂僧团你为什么不指出他的缺点来?
一位禅修者看到的过去五世 一位禅修者看到的过去五世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说明,在这世界上,智者可以通过佛陀所教的止、禅,了知自己的过去世的因与缘。然后,由于他过去世的巴拉密,他很快就拥有了禅那,在有了定力之后他再去观照名色法,然后修习缘起法才了解到,原来他的过去世是这么样的。
佛陀教给我们减肥的 ... 波斯匿王身体肥胖得需旁人扶持才能步下銮驾走动,至于礼拜佛陀,则根本无法做到。佛陀开示发胖五因:佛告诉他:人之所以发胖,有五种原因。于是,他在佛前发愿改过──现在开始要用心关怀自己的生死大事及国民国事,要培养温柔的态度,以宽心待人;也要节制睡眠时间,控制饮食。他发愿后,回去便交代厨师每餐送饭来时,要提醒他运动、节食、多珍重,就这样开始每天自我提醒,每餐酌减饭量。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究竟什么是幸福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已不会再为温饱问题担心了,过着前人无法想象的便捷舒适的生活,但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更多的是发出抱怨与不满的声音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幸福指数”降低了?于是佛祖给他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佛祖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停地向佛祖道谢,因为他得到了幸福。
禅宗公案:你和佛祖有何冤仇? 有一次,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临济禅师应是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塔主见面后就问道:“请问长老!您法驾光临,请问您是先礼佛呢?还是先礼祖呢?”塔主听后非常不解地问道:“请问大德!佛陀及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许久,塔主请问道:“那我该如何自处呢?”
佛陀故事:洗脚的木盆 佛陀知道罗睺罗说谎的行为之后,想到一个办法来教育他。洗完脚以后,佛陀就对罗睺罗说:你把这盆水喝下去。罗睺罗委屈地说:洗脚的盆子很脏,不能装干净的食物。说谎的罗睺罗,经过佛陀的感化,成为神通的阿罗汉。
前正觉山苦行洞:玄奘大师亲见佛陀苦行像 玄奘大师曾在摩揭陀国巡礼了一连串佛陀苦修及成道的遗迹,包括苦行林、尼连禅河、前正觉山、菩提树和金刚座等。从迦耶山向东南渡过大河便是前正觉山。现在人们提起前正觉山的遗址,主要指半山腰的石洞和其旁的台地。洞后的中央位置有一尊苦行释迦太子像。据说大师朝礼此洞时,由于不见佛陀圣像,悲从中来,恸哭不止。大师就地跏趺,其后洞内金光闪闪,明亮耀眼,佛陀的苦行像显现目前,玄奘大师感慨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