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当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时,由车匿一人驾车送行。佛陀劝了车匿几次,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与瞋恚。佛陀入灭后,比丘们依照佛陀临终前的指示,对车匿施行“梵罚”。经由阿难的指点,车匿以强大的觉性看清身心现象的缘起过程,灭除了常见和断见,处在中道而证得了圣者的果位。所以,大家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有播种才有收成 善罗尼宾是一个虔诚的异教徒,每次遇到困难,便去祭拜天神,祈求天神护佑。“善罗尼宾!你看田里的农夫,他们在春天莫不辛勤地播种、耕耘,到了秋天才有丰盛的收获;如果他不播种,不耕耘,只是天天祈祷,能获得丰收吗?”凡事要合乎因缘果报的法则,譬如健康有健康的因果,富贵有富贵的因果,秋天想有丰硕的收成,春天必须勤奋地耕作,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因果终必有报,只是时间迟速而已!
生生世世的恶习 鼠王动作很快,一下子就跳走了,并且呼喊所有山鼠回头共同制服狸猫。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后,告诉比丘们:“狸猫就是现在这位时常欺骗别人的比丘,而鼠王就是我。我生生世世都在教育他、感化他,可惜他自己不肯用心去除恶习,以致一直带著这种习气,总是被人厌弃。”
居士信女的故事 耶舍听到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似的滋润着他被怒火烧着的心灵。佛陀当即允许耶舍的请求。他在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听到家人的报告,说耶舍夜半无故出走,下落不明。俱梨迦长者渡过河川,走向佛陀的住处而来。佛陀这时才叫耶舍出来谒见他的父亲。他很赞成耶舍的出家,他自己也愿意皈依佛陀,做一个在家的弟子,这是为佛陀优婆塞弟子(居士)的第一人。俱梨迦长者并恳请佛陀明天到他的家中受供。
证得圣果的智慧 这时候,佛陀在名医耆域家中,透过神通力量,知道年轻的周利槃特的进展,于是放光,使周利槃特感觉佛陀就在他面前向他说:「不只是布块因为污垢而变脏,人的身心也有贪、瞋、痴等污垢,只有去除这些污垢,人才可以达到修行的目的,而证得圣果。」周利槃特明白佛陀话中的涵意,继续禅修,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注),并且具足非凡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为了度难陀出家,佛陀用了方便法门。佛陀知道,难陀喜好女色,有次,佛陀带难陀到一森林去散步,见到一猴子,佛就问他:你的妻子与猴子相比,如何?难陀点头称是,因为仙女的吸引力迷住了他,他同意出家了。后来通过修行,难陀的心,慢慢地安静了下来,也不再迷恋他妻子和什么仙女了,成了佛陀的好弟子。
一碗油的启示 佛灭度一百年以后,有一位南瞻部洲的大导师,名叫优波鞠多。当时,有一位一百二十岁的比丘尼,在她年轻的时候,曾经见过世尊。优波鞠多尊者来到这位比丘尼的家门口,轻轻的推开门,结果麻油溢了一些些出来,这时的尊者并没有注意到。
放下再放下 梵志以为佛陀叫他把花瓶里的花放下,立刻把左手里的那个花瓶放下。梵志非常不解地问道:“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请问佛陀,现在我还应该放下什么?”如果我们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样能够放下,便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人命到底有多长 一个弟子站起身来,躬身答道:“佛陀,人们吃饭穿衣是为了滋养肉身,享尽天年的寿命呀!”“佛陀,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有几十年的长度。”佛陀含笑不语,弟子们更加热烈地讨论起生命的长度来。这时,一个弟子站起身来,语惊四座地说道:“佛陀,依弟子看来,人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