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佛陀涅槃前沁入心扉的叮嘱

佛历二月十五日,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我们的慈父本师释迦牟尼佛临涅槃前,有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在慈父的身边。这时,慈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遍满虚空法界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舍室宅。大觉世尊将欲涅槃。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

果报还需自受

一天,目连尊者因长久飞行,未曾歇息,最后体力不支掉落山中,正好掉在车辐老公的面前。老公公以为是怪物出现,便举起车轴击打目连尊者。尊者不仅懊恼羞愧,而且因疼痛失去意识。佛陀知道后,哀愍尊者,以佛力加持,令尊者回复意识。尊者百思不解,想不透自己为何会遭此灾殃?因果在平时,如何让自己处于良性的因果循环,便是有智慧的行者要精进努力的。把握当下,深信因果,信满成佛!

一言一行皆由果报

长者结婚多年才生下一个儿子,自然欣喜万分。由于他的痛苦呻号声扰及邻里,所以大家都叫他呻号。光阴似水,带走了呻号的童年岁月,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佛陀的慈悲,从不舍弃任何一个病苦的众生,所以呻号来时,佛陀非常高兴,便为他宣说拔除一切苦患的胜妙法门。

父亲和儿子不和的前世之因

佛说清信士阿夷扇持父子经第五十三闻如是。他父亲听说儿子在国外赚了很多钱财,于是派人叫儿子回家。当时,父亲就对比丘说:我儿子真是有病啊,不孝顺父母啊。不但今世与子不和。诸位比丘禀告佛祖,佛祖说:这位居士,不但这一世跟儿子不和,前世也是这样啊。儿子福慧双全,聪明能干,没有犯错,却总是不能得到父亲的欢心。佛祖告诉大家,当时的猕猴就是现在居士的儿子,当时的阿夷扇持就是现在那位居士,当时的仙人就是佛祖。

佛陀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所有法的教导

到达舍卫城后,他就前往佛陀的内观中心,并询问佛陀的去向。隐士认为他一定就是佛陀,于是他询问一位路人,也证实了他的想法。佛陀只说了几句话,但是,这些话包含了所有的教导:当你看时,就只是看;当你听时,就只是听;当你嗅、尝、触时,就只是嗅、尝、触;当你认知时,就只是认知。由于这位隐士的心已经非常清净,所以几句话的教导已经足够了。

佛祖微笑之三因缘

佛陀看见此景,似有所感的再度露出怜悯地微笑。阿难在一旁看到佛陀的行止,感觉不同以往,即恭敬地向佛请示:‘慈悲的世尊!刚刚您看到老人哀叹而怜悯一笑,现在看到摇摆行走的大猪,也露出相同的微笑,难道其中有何特别的原因吗?请世尊慈悲开示,以解答大众共同的疑惑。’佛陀于是告诉大众,之所以会笑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无奈于这位老人的愚痴。

与佛对话,你会更加理解什么叫人生

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因。倘若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命了。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真心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

所幸由于佛陀的及时感化,才使这场悲剧,很快地结束了。他的师母见到四下无人,便悄悄地走近了伽瞿的跟前,以风情万种的姿态,接近伽瞿,用手摩触伽瞿,并以毫不隐瞒的话语,表达她所希求的愿望。于是,伽瞿便在矛盾与痛苦的心境之下,接受了他老师的教示。因此,鸯掘摩罗已为憍萨罗国的舍卫大城,造成了风声鹤唳与草木皆兵的末日景象。同时,这也是鸯掘摩罗接受感化的时机成熟了。这是佛陀明知而故问。

佛祖与魔王达成约定后,为何泪流不止?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无尚祥光彻照天地,冲上死亡与欲念的魔宫。看到释迦牟尼即将成佛,魔王波旬惊恐万状,他叫嚣着一定要阻止释迦牟尼成佛。波旬急忙派三名魔女蛊惑佛祖,三名魔女一名叫爱欲,一名叫贪欲,一名叫乐欲。魔王见魔女引诱没有成功,十分震怒。佛祖觉察到自己与娑婆众生的缘分已到,就答应了波旬的请求。

佛陀亲自告诉你,为什么要拒绝利用神通来宣扬佛法

然而,佛陀所要教导我们的,是烦恼的彻底止息与生命的的解脱,这不是神通所能成办的。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果园中。然而,这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还是再三地请求佛陀要比丘们为民众展现神通,以争取更多人敬信佛陀,方便佛陀与佛弟子们在这人口众多的城市弘扬佛法,利益更多的人。佛陀再三拒绝了,并且说明为何不愿意以神通来宣扬佛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