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为什么很多人获得权势名利后最终惨死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波斯匿王于静处思惟:‘世界上很少人能拥有名利权势后而不骄奢浪费,并且能够知足节欲,保持廉洁,不伤害、恼怒别人。绝大多数的人获得显赫的权势后,都不免骄奢放逸,为所欲为。’于是,波斯匿王前往给孤独园向佛陀请法。佛陀开示后,波斯匿王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踊跃,信受奉行。

傲慢习气难断的罗汉

习气在人的身上,就像装过酒的酒瓶,虽然将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样的难以断除。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曾经五百次投生在高贵的婆罗门家,所以造成他骄傲轻慢的个性。对于比家世的人,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总是用这种看不起的态度对待,就算修得阿罗汉后,他还是带有贵族的习气。佛陀慈爱地教导毕陵伽婆蹉,希望他能除掉旧习气,成为一位真正的罗汉。

佛陀三滴眼泪为何能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有一次,佛坐在树下为无数人说法。此时,佛陀脸色无有光彩,像是特别忧愁的样子。阿难问佛是何缘故。说完,佛陀流下三滴眼泪,三千大千世界为之震动,数不清的天、龙、神、人都发起无上菩提心。

连佛祖也无法度的人

佛陀时代的城东老母,是释迦牟尼佛的邻居,佛祖虽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但却从未与老母说法。一次弟子怪而问佛,佛祖慨叹:不是不慈悲,而是自己前世与她无缘,无法度化。佛陀就告诉弟子说:以前我没有跟老太太结缘,现在想度她时,用尽所有的...,也难达到效果。也就是说,该度的众生已度完了,还没有度的,已经播下将来,得度的因缘给他了,时间到了,他自然来找三宝。

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正道

一阵悲伤哭泣后,以手抹掉眼泪,向佛陀顶礼,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时,在大众中,有一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起来赞叹佛陀对波斯匿王的劝勉,并且以自己的前世为例,印证应当趣向于解脱,而不是求在生死中享用福报的教说。她就是以这样的因缘,今世得遇释迦佛,从而修道得解脱的。佛陀赞叹她是声闻弟子中,信解脱第一的比丘尼。

八岁女童拜佛后突然变身腾空而起飞向云端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有一天,大智能的文殊菩萨端坐在千叶大莲花之上,出现在娑罗竭龙王的宫中,他代表佛陀宣说微妙的法理,八岁的龙女深深地被感动,她仰慕思念佛陀,请求文殊菩萨即刻带她到灵鹫山去礼拜佛陀、听闻佛法。在智积菩萨看来,八岁的小女孩,无论怎么说也不能证得陀罗尼。在看轻女人的舍利弗之前,龙女也不甘示弱。现在一个才八岁的龙女,他那里相信她很快就能成佛?

善恶到头终有报

此语暗合佛家因果轮回之义,就是这个世间所有的人事都在轮回之中,虽然错综复杂,但是谁也不能逃脱该承受的结果。一天,目连尊者因长久飞行,未曾歇息,最后体力不支掉落山中,正好掉在车辐老公的面前。老公公以为是怪物出现,便举起车轴击打目连尊者。尊者不仅懊恼羞愧,而且因疼痛失去意识。佛陀知道后,哀愍尊者,以佛力加持,令尊者回复意识。

口业最易造:恶口、诽谤圣贤的果报

世尊知道这件事后,对大众告诫:“人在世间,如果常口出恶言,一定不会有好的果报。口说恶言的人,就像拿着锐利的刀斧在自己身上砍...般的可怕。赞叹恶人,毁谤圣贤,都是造口业,不会得到好的果报。毁谤佛世尊,罪业尤重。纵使毁谤世间诸圣贤,也难逃堕地狱之果报。所以比丘们应该要慎防口过,千万不要毁谤他人啊!”

无知毁谤僧宝,长满毒疮死堕三恶道

仇其离又广向诸比丘以及所有的出家人,宣扬恶毒的谣言。诸比丘为了悲愍他的无知,再三郑重地劝谏“莫谤尊者”,免得遭受恶业的剧苦惨报。他的恶性难改,还是照常毁谤,于是他的毒疮就愈加转大,如拳头状。仇其离第三次向佛陀毁谤“二尊者”,佛陀劝阻他无效,他的毒疮就变成像瓠瓜那么大,而且身心灼热得无法忍受,于是跑到冷水池中去浸水,池水立刻变成热水。

不信佛的人与出家人的对话

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再次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奉信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但是那先比丘智识过人,胸有成竹,依旧微笑着一一开示。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