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佛陀教诲 依佛陀教诲【或见清净刹。】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依佛陀教诲,佛教我们去做的,决定是正确的,决定是好的,就是吃亏上当,后果都是好的,要有这个信心。释迦牟尼佛就是自性圆满流露的形象,向释迦牟尼佛五体投地,就是对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五体投地。若以真诚恳切的接受佛陀的教诲,向佛陀学习,让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彻底省悟过来,不再迷惑了。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痕迹都不着,在遍法界虚空界教化无数无量无边的众生,他得了多少奖状?
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你必须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任何实相上用功,在你身体范围内所经验到的任何实相上用功。要修习佛陀的道路,我们就必须观察身心的实相,禅修者应该直接地体验身心的基本特质,从而导引出智能。佛陀发现,人虽然可以把玩各种智识或信仰的游戏,但若非亲身体验实相并藉由自身的经验开展智能,人是不可能解脱的。佛陀的教导,是要我们从粗糙的、表面的实相到微细的、究竟的实相,由olarika到sukhuma。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后记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后记郭良鋆面对这部即将交付出版的书稿,不禁思绪绵绵。这套巴利语经典为我的巴利语佛教研究提供了方便,也鼓起了我撰写《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这部专着的勇气。我撰写这部专着的宗旨是,利用巴利语原典,向中国读者提供尽可能接近原始面目的佛陀生平传记和原始佛教思想。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乃至密宗相比,其内容和形式变化之大,在世界宗教中实不多见。
仰止唯佛陀俯首礼太虚 绪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①这四句脍炙人口的格言,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巨擘──太虚大师的言教。纵观当今之佛教现状,不禁感慨万分,亦不由得想起民国时,曾于逆流中为扫荡教界腐朽,革新佛教,勇猛无畏,一往直前,奋斗不息的太虚大师。因与革命党人往来密切,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又作诗凭吊,故为清庭追捕,遂往普陀山避难。
佛陀学纲 平常所谓佛,是梵语佛陀二字的简称,意义是觉者,就像世间有学问的叫做学者一般。所谓现实主义,依佛陀学的道理讲,就是这些一切存在的事实,本来怎样就明白他是怎样,事实如何便还他如何。其次,现实主义又可以说是佛陀无主义的主义。
摩登伽女的启示 由此可见,摩登伽女是理解《楞严经》心要的关健性人物之一。本讲座共分两部分:1、以《楞严经》和《摩登女经》为依据,叙述发生在阿难和摩登伽女之间的真实故;2、分析本故事给人们的启示。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属首陀罗种姓。摩登伽女最后才告诉母亲她的心思,母亲设法让她嫁给阿难。"摩登伽女的母亲回来后将情况如实向摩登伽女说明,并劝说女儿死了这条心。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
当代人本和谐的佛陀教化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中国佛教实行的是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体制—当代人本和谐的佛陀教化体制。说过“人本”再谈谈“和谐”。从法的角度讲,佛陀要求行“六度”,则充分体现了人本和谐的基本精神。佛陀教化的过程就是苦修行的过程,也是在芸芸众生中不断开花结果的过程,积善成德,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其中也有一份是属于佛陀教化的正果。
布喻经 - 看看佛陀对所谓圣河的见解 在这经文中,佛陀很明确的指出净化自己不是靠外在的因素。内心的修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是清净的;他家的那一口井就是圣井。如果,一个人的心是肮脏的,就算他千里迢迢的跑去圣河冲洗,也是枉然的。一次,世尊向各位比丘说法:“比丘啊!”
佛陀故乡行 佛陀故乡行作者:邝振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兰毗尼在尼泊尔南部的平原上,它远不像世界其他两大宗教圣地麦加和耶路撒冷那样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和报纸上,很多人也不知道它的名字,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久远影响,许多来尼泊尔工作的中国人都想去那里看看。但是在最近的六百多年里,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几乎消失,那么现在佛祖的故乡又能是什么样子呢?
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 359~429) Fuotoubatuoluo佛陀跋陀罗后秦时来华印度僧人。亦称佛大跋陀、觉贤。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5岁丧父,17岁出家。后受智严之请东来,于后秦弘始八年至长安。因与鸠摩罗什不和,被迫与弟子慧观等40余人赴庐山,备受慧远欢迎。留居庐山年余,译出《达磨多罗禅经》2卷。东晋义熙八年赴荆州,其后又到建康住道场寺。后又创译《华严经》60卷;经重校至宋永初二年完成。其所译经论共13部,125卷。所译《华严经》对中国佛学的发展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