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佛度护国王子出家缘

佛度护国王子出家缘一日,佛陀在拘毗罗国城外吐罗树下入定,察知王子护国的得度因缘已经成熟,于是率领大众比丘前往城中度化。听到佛陀的法音,护国王子心开意解,当下证得须陀洹果,进而生起出家修行的愿心。从那时起,就拒绝进食,思惟佛陀的教诲,一天、两天,一直到第六天,护国王子欲出家修行的道心坚固,依然不肯进食。护国王子即刻前去求见佛陀,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佛陀,恳求出家。

佛陀收徒

几年之间,释迦牟尼先后度化了波罗奈斯国的王子耶舍,专修事火外道并甚有名声的摩诃迦叶等多人,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及其子阿闍世也先后皈依了佛陀,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也皈依了佛陀。释迦牟尼弟子甚多,相传有五百人,其中着名者有十人,即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十大弟子。

佛陀省父

这时,他听说父亲净饭王已有病在身,渴念情殷。净饭王一听得悉达多王子已成佛归来,不觉大喜,便扶病偕同王后率领群臣出城迎接。释迦牟尼返回故国后,广宣佛法,许多亲族和百姓,也争相求度。三个月后,净饭王病逝。

佛陀难提尊者

佛陀难提尊者头生肉髻,出语惊人佛陀难提尊者本姓瞿昙氏,头顶长有肉髻,思辩敏捷无所障碍.他推行教化到提伽国城毗舍罗家,遇见一位长者,出来向他致礼,问他有什么事情.尊者说:"我想找一名侍者."长者说:"我有一个儿子,名叫伏驼蜜多,已经五十岁,仍然不会讲话,不会走路."尊者说:"这孩子以前曾经遇见佛,有扳依佛门的愿望,与佛有缘,将来定能以慈悲为怀,但是因为顾虑父母对自己爱情难舍,所以不说话,不走路."长

赞佛偈因缘

赞佛偈因缘久远劫前,娑婆世界的教主名「弗沙佛」。弗沙佛为了度化二人,入甚深禅定观察因缘,发现释迦牟尼菩萨的心还未纯熟,虽然慈悲但慧解、观行之力仍嫌不足,而与他有缘的众生们,心性皆已成熟堪受法益;相反地,弥勒菩萨心已纯熟,但他的弟子们得度因缘却多未成熟。弗沙佛决定先助释迦牟尼菩萨一臂之力,因为一人的心容易度化,若是众人之心,便难以在短时间内同时转变。

学习佛陀的精神

佛的外相很容易装扮,头发一剃,换上件衣服,就行了,所以有许多人去假冒僧人,但佛陀的精神可不容易学。可曾忆念过佛陀的事迹,敬仰过佛陀的精神,还是只去求个保佑呢?可曾想到上师是佛、法、僧的总集,展现的就是佛的精神、法的内容、僧的形象。不论学佛多少年,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如果不学佛的精神,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一利益,怕是会与佛法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佛度罽宾宁王缘

佛度罽宾宁王缘佛陀时代,在舍卫国的南边有一国家名为「金地」,由罽宾王所统治。国王驾崩后,王子继承王位,名为罽宾宁王。罽宾宁王即位后,令与他同日出生的一万八千位大臣的儿子为辅臣,一同治理国家。罽宾宁王见到如此神通变化,当下灭除我慢,发恭敬心,五体投地顶礼化王。佛陀知道罽宾宁王已调伏其心,于是回复本形,慈悲为大众宣说佛法。

28 佛陀耕耘

28佛陀耕耘秋天,来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大地洋溢着一片欢乐。佛陀来到农庄,许多人都恭敬地供养他。“长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气地回答。佛陀向他解释说:“我在众生的心地撤下八正道的种子。我勤力耕耘他们的心地,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农人听了,明白过来,立刻忏悔,把上好的奶饭供养佛陀。

生盲饿鬼缘

生盲饿鬼缘威仪庠序的阿难尊者,托着钵,行走在往舍卫城的路上。阿难尊者心生不忍,于是驱除众鸟,让饿鬼暂得喘息。阿难尊者问饿鬼:「你过去生到底是造了什么恶业,现在要受此苦报?」饿鬼说:「如来的智慧如日朗照,能彻见一切众生业果因缘,您当可前去请示。」说完,饿鬼即作礼黯然离去。佛陀慈悲为阿难尊者及在座比丘宣说法音,令大众精勤修习,守护身口意三业,超越生死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