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法护王请佛洗浴缘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商人们开始担忧自己的安危,於是个个跪拜天神,祈求护佑,然而,却得不到丝毫回应。当时,佛陀观察到在遥远的地方有众人遭逢困境,立即与天帝释提桓因前往救护,普降甘霖。五百商人因这一场大雨得脱困境,欢喜非常,於是至诚邀请佛陀及诸比丘接受供养。商人们回国后,以感恩之心立法幢、悬宝铃,香水洒地,散诸妙华,燃种种香,并备以上好佳肴迎接佛陀及比丘们的到来。

佛度护国王子出家缘的故事

一日,佛陀在拘毘罗国城外吐罗树下入定,察知王子护国的得度因缘已经成熟,於是率领大众比丘前往城中度化。在皇宫内的护国王子,见到如此无与伦比的慈光,赞叹不已,立刻循着光明来到佛前。听到佛陀的法音,护国王子心开意解,当下证得须陀洹果,进而生起出家修行的愿心。从那时起,就拒绝进食,思惟佛陀的教诲,一天、两天,一直到第六天,护国王子欲出家修行的道心坚固,依然不肯进食。

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正道

一阵悲伤哭泣后,以手抹掉眼泪,向佛陀顶礼,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时,在大众中,有一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起来赞叹佛陀对波斯匿王的劝勉,并且以自己的前世为例,印证应当趣向于解脱,而不是求在生死中享用福报的教说。她就是以这样的因缘,今世得遇释迦佛,从而修道得解脱的。佛陀赞叹她是声闻弟子中,信解脱第一的比丘尼。

盂兰盆会的由来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出自《佛说盂兰盆经》。目犍连救母的故事:目犍连尊者用天眼通,能够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亲,他运用神通力见到自己的亡母也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状,孝心油然而生,不禁伤感万分,他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藉神通力量往飨老母,但是他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食在手中即化为火炭,不能饮食,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己。

佛陀制戒的原因及意义

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佛陀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领会。但佛陀并没有立即应允舍利弗的请求。佛陀所以不为比丘制戒,并不是不愿意慈悲摄受他们,而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这一点,既体现了佛陀对僧团的充分尊重,也说明了制戒的意义所在。比丘们将此事向佛陀作了汇报,佛陀呵斥了须提那子的愚痴行为,并由此因缘制定第一条淫戒。

猴王救母

猴王救母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季,佛陀在舍卫国与出家弟子们依例安居办道,有一天佛陀举止安详的走向法座,此时弟子们无不以恭敬期盼的心,准备聆听佛陀的慈悲教诲。忉利天上,佛陀在枝叶茂盛的大树下,为他的母亲及忉利天无量的天人,演说妙法,在座的天人们,聆听着佛陀清净的法音,每个人的心中真实领会佛陀所演说的谛理。

善生长者归佛化

佛陀有一次从憍萨弥罗国顺着恒河的流水,进入摩竭陀国的罗阅只城内。这时城内有一位富家的公子,早上起来就来到郊外园中,先湿了衣服,然后湿了头发,恭敬合十,先向东方礼拜,然后再向南西北方,以及上方下方顶礼。

佛度毗低罗

佛度毗低罗护法护教的须达长者,不但布施只园精舍,平日也虔诚供养僧团饮食、医药等一切所需。佛陀知道罗怙罗尊者有度化毗低罗的因缘,所以派他到须达长者家去。

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清风微拂的夜晚,一只庄严的六牙白象,出现在迦毗罗卫城摩耶夫人的梦境。摩耶夫人深为吸引欢欣说道:「多么美丽的花园,暂时在这里歇息吧!」嗅着泉池里淡雅芬芳的荷花,聆听百鸟和悦的鸣唱,夫人欢喜地缓步林中,一棵苍郁茂盛的无忧树,青翠柔软的枝叶,为了迎接圣人而缓缓下垂,摩耶夫人举起右手轻抚新美的嫩叶。省思无忧树下佛陀的诞生,开启了佛法的弘扬,引领着众生脱离六道苦轮,登安隐的涅盘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