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佛陀普渡众生了吗?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那烂陀地方游化,住在那罗村一位卖衣人家的芒果园中。当地有一位村长,因为他家世袭以锻造刀子为生,家族就以「刀师」为姓。那也要看众生是否有被渡的条件,这是相对的。佛陀当然会先在良田播种上用心,先选用完好不漏水的瓶子。
4.拒绝利用神通传教的佛陀 004.拒绝利用神通传教的佛陀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果园中。佛陀再三拒绝了,并且说明为何不愿意以神通来宣扬佛法的理由。由此可知,神通与解脱没有必然的关系了。佛陀评估这样的...是弊多于利,所以不愿意以神通来宣扬佛法,也不要出家比丘们以神通来吸引人们。
9.久离恐怖的佛陀 009.久离恐怖的佛陀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游化,住在摩鸠罗山。这时,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知道佛陀在屋外经行,于是变化出一座毘琉璃宝塔,带着去拜见佛陀,以表示对佛陀的崇敬。因此推断本则故事发生的时间,以佛陀成佛后十二到二十年的八年间最有可能。其实不只解脱的圣者,即使是刚入圣者之流的「初果」者,就能自说「于正法中得无所畏」,所以佛陀会说他已「久离恐怖」了。
济群法师《佛陀制戒的原因及意义》 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佛陀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领会。但佛陀并没有立即应允舍利弗的请求。佛陀所以不为比丘制戒,并不是不愿意慈悲摄受他们,而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这一点,既体现了佛陀对僧团的充分尊重,也说明了制戒的意义所在。比丘们将此事向佛陀作了汇报,佛陀呵斥了须提那子的愚痴行为,并由此因缘制定第一条淫戒。
5.习气难断的罗汉 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曾经五百次投生在高贵的婆罗门家,所以造成他骄傲轻慢的个性。「你算什么东西?我可是五百世的贵人福种,你这个暴发户区区几十年又算什么!」对于比家世的人,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总是用这种看不起的态度对待,就算修得阿罗汉后,他还是带有贵族的习气。
8.佛陀如何面对谩 ... 008.佛陀如何面对谩...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着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佛陀。但考量憍萨罗国为雅利安人为主的城邦,婆罗门势力较大,对佛陀尊重度也许较差,发生婆罗门...佛陀可能性较高,所以采用《杂阿含第一一五二经》与《别译杂阿含第七五经》所记载的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
6.看见佛陀 因为凡是见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扫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忧愁、烦恼都能解脱。盲人们虽然已经劳累不堪,但他们坚信能见到佛陀,于是又回头向舍卫国出发。他们下定决心,不见到佛陀绝不罢休。可惜的是,这次到舍卫国仍未见到佛陀。佛陀的慈光闪耀,照得盲人们两眼放光,他们终于见到向往已久的佛陀了。
11.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 011.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佛陀八十岁那年,抱病来到末罗国的拘尸那城。偈颂中的最后一句,明白地指出是「阴、界、入无我」,这是佛法修学最核心的部分了。一定要能将修学的内容,与无我对焦,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佛法的修学,也才算是对佛陀的礼敬与供养。
佛陀的启示(一) 有一天晚上,坐在尼连禅河边佛陀伽耶一棵树下,乔达摩证了正觉,那时他才三十五岁。证了正觉之後,乔达摩佛陀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为他的一群老同修——五个苦行者,作第一次的说法。佛陀在八十岁时,逝於拘尸那罗。全世界佛教徒的人数已超过五亿。第一章佛教的宗教态度在所有的宗教创始人中,佛是唯一不以非人自居的导师。依照佛教的看法,人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优婆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