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观想佛陀之法 《圣宝云经》中云:“若能以猛厉信心于七日内远离其它作意,惟恒时观想功德不可思议之佛陀,七日过后之第八日黎明时分,自己身着清洁衣服,并做供品且念诵仪轨,当晚即能亲睹如来;若所诵仪轨不完整,或无专心致志之意,临死时也必能以此善根而面见佛陀。”“心中如是观想佛陀形象后,尚应如此观想作意:奇哉!三世出有坏如来正等觉之身相竟如是庄严、稀有。同时亦应心中发愿:我于未来亦当身成如是庄严。”
佛陀对饮食的态度 我们是学佛的人,首先让我们看看佛陀是甚样看待饮食问题的。在佛陀时代,佛陀的弟子们都是乞食的,他们是居无定所,到处云游弘法。在佛陀成道三个月後,佛陀的弟子很快增加到六十位,这时佛陀对他的弟子们说:“为了芸芸众生的善益,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你们去弘法吧。”就这样佛陀的弟子们以行乞弘化的生活足迹遍布了整个印度。所以佛陀在饮食方面所制的戒律是:乞到甚麽吃甚麽,不挑食,乞食时不论贫富,以平等心来接受。
五百罗汉系列—第275尊-利德声尊者 第贰佰柒拾伍尊--利婆多尊者利婆多尊者,古印度拘尸那揭罗国长老,以遵循佛祖教诲闻名于世。时毗耶离国比丘跋耆等违背佛祖制定的戒律,擅自制定“十事证言”,认为:凡属习惯的行为不算违背佛祖制定的戒律、可以随意吃盐、可以随时接受施主的食物,为治病可以饮酒,可以接受金、银、宝物等布施。与会者共计七百人,认定跋耆比丘的十事证言为非法,维护了佛祖在世时制定的戒律。此尊可与第219尊互参。
五百罗汉系列—第271尊-利婆多尊者 第贰佰柒拾壹尊--利婆多尊者利婆多尊者,佛祖的声闻弟子。其父母年老无子祈星宿碍而得,故以星名。尊者因一天夜间见两恶鬼争食尸体而悟世事皆空之理,认为人不可贪恋暂时的逸乐,而应追求永恒的真理。在诸弟子中,尊者从禅入定,心不错乱,被称作“坐禅第一”。据《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经》卷第四载,尊者善于降伏恶魔,收服外道,保护佛法不受破坏。利婆多,又作利婆多、离越多、离婆多,意译“室星”,是北方的星宿。
五百罗汉系列—第259尊-孙陀罗尊者 第贰佰伍拾玖尊--孙陀罗尊者孙陀罗尊者,又名孙陀利,生于舍卫城外一村落。尊者降生人世时,室内有泉水涌出,清香甘美,有珍宝随水流出。尊者容貌端正,殊似天仙,令观者惊叹。波斯匿王以此事为奇异,将他带到迦兰陀竹林拜见佛祖。尊者见佛祖光明似日。长者今世转生为孙陀罗,而且容貌端正,心性灵慧,得道迅速。
怀念佛陀 怀念佛陀秋野我时常真切地怀念佛陀。我怀念佛陀,虽然他是一名普通的托钵者,但留下了光辉夺目的形象。我怀念佛陀,因为他与"轴心时代"的其他伟人一样,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使后人深受其益。我怀念佛陀,因为他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获得对宇宙人生真理的彻底证悟,又以毕生的精力完善道德和人格,给我们树立了真实而崇高的人生榜样。以理智的态度认同佛陀,是为景仰;以情感的态度归依佛陀,便是信仰。
五百罗汉系列—第257尊-修善业尊者 第贰佰伍拾柒尊--修善业尊者修善业尊者,佛陀前世身。名善事,为宝镜王长子。据《贤愚经》卷九载,往昔古世有一宝镜王,王有二子,长子名善事,次子名恶事。然积有历代善行功德,盲目不治而愈。空手返回国内,宝镜王闻知大怒,决意惩治恶事。尊者宽大为怀,再三请求下父王赦免了恶事的罪过。尊者后转生为佛陀,其弟后转生为提婆达多。佛陀灭度后升往忉利天,提婆达多因不修善业,坠入地狱。
五百罗汉系列—第263尊- ... 山尊者 第贰佰陆拾叁尊--...山尊者...山尊者,...菩萨。为十方诸大菩萨之一。...,指佛教之教法。佛之...所到之处,众生皈依,烦恼驱除,功高如山。尊者即有如是功德,尊者功德巍巍如高山,智慧深远如大海,他具有无量的威力,能显现出各种神通变化。于是佛陀传示普贤菩萨,传招十方诸大菩萨前来,各自显现在本土时的身相。尊者应佛陀之召,在众生面前现示法身,其身高大如须弥山,身体大放光明照亮世界,迦叶等观看者无不赞叹。
尊胜由来—佛陀波利 尊胜由来—佛陀波利唐朝时,北印度有一位佛陀波利,是罽宾国人。于是他悲喜交集,自此加倍的虔诚,毕生立志将此四大假合的身体整个奉献给众生,回到印度后,求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波利前往西明寺,和沙门正顺等再译此经。然而他所留下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从此就在娑婆世间盛行起来。
五百罗汉系列—第258尊-阿逸多尊者 第贰佰伍拾捌尊--阿逸多尊者阿逸多尊者,为佛陀弟子之一。他修慈最胜,慈曰与乐,遵奉阿逸多尊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安乐。此等皆说阿逸多与弥勒实为两人,同为佛陀时代受佛教化之弟子。阿逸多,又作阿氏多,阿恃多、阿嗜多、阿夷哆、意译无胜、无三毒。依《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平等觉经》卷四等载,以阿逸多即为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