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佛陀蜜多:赤幡前行

据说,佛陀蜜多在世的时候,印度有一位国王,知识渊博,聪明机智,能力广大,所控地域极为广阔。佛陀蜜多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使用迂回战术,设法使国王对自己产生注意。一年过去了,佛陀蜜多没有引起国王的注意。两年、三年,直到十一年过去了,佛陀蜜多仍然没能成功。佛陀蜜多在自己的座位上落坐後,便与他们辩论起来。佛陀蜜多不愧为佛门巨象,最终取得全部辩论的胜利。

佛陀行脚弘化的道场

祇树给孤独园是佛陀行脚弘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场,它的由来也有一段殊胜的因缘。见到佛陀的太子,真正发起了无上恭敬护持的心,并且发愿:「愿祇园内的树,生生不息,遮荫众生,助佛弘化,广度有情,若遭灾变,愿树重生,世世供养一切觉者,护持道场永不退转。」太子深切的大愿,果然感召龙天的护持;祇园千百年来,虽曾遭遇多次火焚与摧毁,但却不断地抽芽、重生,为后世留下佛法流布的历史见证。

佛陀教人减肥

那时,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萨罗国的国王,热心为佛陀教团护法。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波斯匿王前往求教。佛陀即对波斯匿王说了一个减肥偈:“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现代医生常劝病人饮食保健,仍不出“减肥偈”的范畴,就是饮食节量、清淡。佛陀劝人节量养身之道,幽默里透着跨越时代的清新观念。

如何真正的赞叹佛陀

一路上,那位老师一直不停地诽谤佛陀,也诽谤佛法与比丘们,而他的徒弟却一直与他唱反调,不断地称赞佛陀、佛法与比丘们。于是,比丘们将他们议论的原委,告诉了佛陀。能够从这里来赞叹佛陀,才是真正的赞叹。

佛陀与童女的故事

当她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小女孩发现路上远远迎来一位气宇不凡的出家人。於是,小女孩努力地将爱车驶向马路边,好让对方能够顺利走到目的地,别被游戏中的自己给挡着了路。后来,小女孩寿命已尽,便投生至忉利天上,成为一位相貌庄严的天女。佛陀法音宣流,天女闻法心开意解,当下证得初果圣位。

护法求法的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一直为肥胖的身体造成行住坐卧的诸多不便与辛苦而苦恼。波斯匿王在苦恼之余,吩咐侍卫备车,前往拜见佛陀。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教法后,扫除一切忧愁,欢喜作礼而去。波斯匿王一时无语。在佛法长期的薰陶下,波斯匿王渐渐有所体悟。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提起舍卫城的大富长者摩诃男往生了,留下一大笔财富,因无子息,只得将财产归于国库。

洗脚盆

洗脚盆由于罗睺罗太爱说谎,佛陀便想给他一个教训。当水拿来时,佛陀叫他替自己洗脚,罗睺罗很高兴地为佛陀洗脚,因为他非常敬爱佛陀。洗完脚后时,盆里的水变脏了。

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还是另一人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序言

然而,佛教三藏经典中,许多极富教育启发的经典故事却因佛经原文的行文晦涩难解,一直未能获得一般读者的广泛性阅读。《佛经故事选集》系列所收集的故事内容丰富,其中有〈佛陀本生故事〉,专门讲述世尊成佛前的本生因缘、〈菩萨与罗汉的故事〉则是描写菩萨以及阿罗汉弟子们修行的过程。

释迦牟尼佛赞

纳摩谢日咕汝曼殊郭卡雅三时①及释冤②,成道与龙乾③,悉戴上宝尊,妙庄足莲下。金光朗耀威德身,乾达妙音难比语,亿日光洁清明心,导引众生释迦尊。五浊恶世搀杂境,他尊弃时仁全持,诸佛菩萨咸赞叹,直比白莲今奈何。此释迦牟尼赞文因三藏弟子绛白嘉措祈请多闻游方士善慧称⑧作于雪山群中大雪山沃代贡杰下拉雪处,笔录者跋达日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