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 佛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丁敏提要本论文尝试从佛教经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与语言特色两个面向,来分析神通故事何以一再活跃于佛教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乃至在今日社会中仍有其魅力。因此本文分为原始佛典、介于小乘至大乘间的佛典、大乘佛典三个阶段来看佛教神通故事随其神通观念的变化而显示出的不同作用。最后本文试图指出佛经神通故事对整个佛教宗教性格的影响为何;并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五、鹿野苑初转 ... 由人成道的佛陀五、鹿野苑初转*轮成道之后的佛陀,一切的龙、鸟等动物,都来向他献上供物。据佛典中的记载,是应梵天之请,才使佛陀下了向人间宣扬佛法的决心。魔王代表了人类的丑恶面和烦恼相,梵天代表了人类的善良面和清净相,这两副众生相,均在佛陀的智慧照明之下,...裸地显现出来。这时候他们五人是在婆罗奈斯城附近的鹿野苑。佛陀到了鹿野苑,向这五人宣说了亲自所证的妙法,他们闻法之后,随即也证得了涅盘境界。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出家以前的悉达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二、出家以前的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是达成目的的人,中国佛经中译为「一切义成」。从佛教的基本立场而言,这样的传说,并不十分重要,但是确可信以为真。在知识方面,当以婆罗门教的典籍为主。因为今世的生,是由前世的死而出现;今世的再度死亡,又将引起来世的再度新生。佛陀没有出家之前,对于这些宗教的现象,当然已经明了,并且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仙人。
读「佛陀颂」 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梁寒操先生,闻系一基督教徒,最近着『佛陀颂』交由觉世旬刊发表,梁先生在文中赞颂佛陀说:『大哉佛陀为法施,振发聋瞶真大师』,又说:『贪瞋痴三毒,日日蚀汝心,汝乃陷苦海,与苦相浮沉;授汝三法戒、定、慧,慈航以此为南针。』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对佛陀和佛法有如此认识,而且这样诚挚的颂扬佛陀毫无宗教门户之见,其风度胸襟,不愧一位有名的学者,应该获得我们全体佛教徒的尊敬!
孔子与佛陀之比较 孔子与佛陀之比较蒋守丰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和“至圣先师”;佛陀,佛教的创始人,被尊为“世尊”、“佛祖”。孔子与佛陀两位先哲,就在这个黄金时期诞生了。在这方面,孔子与佛陀是相同的。孔子与佛陀一样,一生没有着作,他的思想与言论都由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里。
抑恶为善 追随佛陀心灵的修行 阿底峡尊者时常强调要相信因果业报。菩提心只是为他使用的学持善行,否则任你横机关算尽,所有发自恶心的说话、行为都是日后受报的因。尊者苦口婆心的劝告众生要抑恶为善。阿底峡尊者为求法远赴金洲,为了救度...地区信众,纵然自知减寿都毅然前往,可见他追随着释尊的教法和心怀。所以真正能追随佛陀心灵的修行人实在谈何容易,没有完全的奉献心和广大的菩提心,最终也会被自我打败。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佛陀的祖先和家属 由人成道的佛陀一、佛陀的祖先和家属信仰佛教的人,必须先了解,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所谓创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帝,或所谓上帝的「道成肉身」。释迦族的国王,最初是由民选产生的,到了佛陀降生之际,国王的传承,已变成以世袭为主了。佛陀是净饭王的长子,故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此,佛陀是在其母亲的胞姊,也是佛陀的姨母及父王的爱护之下,长大成人。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三、出家与苦行 由人成道的佛陀三、出家与苦行适巧,当悉达多太子第四次郊游回宫,计画要走上出家之道的时候,忽然接到报告,说是妃子耶输陀罗,产一男婴,要他命名,他想他正要去出家,却来了一个障害出家的枷锁,因而取名罗(日候)罗(障害)。当这消息传到净饭王的耳中之后,便派了五位侍者照顾他的生活,结果这五位侍者也受佛陀的精进所感,陪伴佛陀修了六年苦行。
孩子是讨债鬼吗? 法鼓钟声圣严法师孩子是讨债鬼吗?以父母而言,不喜欢这个孩子或当孩子不听话时,就说孩子是来讨债的。身为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不乖,就说孩子是讨债鬼。因为他老是和释迦牟尼佛竞争;为什么叫他「逆行菩萨」呢?因为他老是推着佛陀跑,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很快。对于家中有孩子却不如自己期望的父母,不能说孩子是讨债鬼,应该说是来了一个大菩萨。
我是侍者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道:‘侍者!’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国师!做什么?’国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过了一会,国师又叫道:‘侍者!’侍者立刻回答道:‘国师!做什么?’国师又无可奈可的道:‘不做什么!’如是多次,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侍者茫然不解的反问道:‘国师!您叫谁呀?’国师不得已,就明白的开示道:‘我在叫你!’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