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修行·佛陀的生平与榜样 这是佛陀在大约两千五百年前的经历。而佛陀当年却在印度苦行长老的指导下修习禅定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修苦行并奉行单一宗教法对自己并没有很大的助益。由于太汲汲于建构自己对生命的看法,以致于无法看出生命原本的样貌。数年之后,佛陀决定离开。佛教可能是所有宗教中唯一不以上帝的启示或对上帝或诸神的信仰为依据的宗教,但这并不表示佛陀是个无神论者或主张异端邪说。
佛陀「四门游观」的故事 佛陀「四门游观」的故事有一个典故叫做「四门游观」,就是从四个城门去游览观光,这是佛陀出家的因缘。释迦牟尼佛一看就很悲愁,心想:「唉!人生总有一天会变成这样。」南门遇病人:出南门的时候,看到一个生病的人,倒在地上哀叫,痛苦的情形看了令人惊吓。这也是念佛法门的目的。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李炳南居士编着入寺须知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①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摘自法苑珠林卷十五礼佛的好处礼佛,就是向佛礼拜,是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灭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以上为一般之礼拜法。
本性法师讲的几个趣味故事 据介绍,大寿将安排在某5星级酒店举行,届时,贺寿者预计将逾300人,并安排了丰富的宴会。做寿,主要目的是为了现在的贺寿,以后的延寿。本来,为庆贺来着,为延寿来着,现在,为了寿翁,造此沉重残忍...业,如此之多活生生的众生为之含冤、死亡。
佛陀的微笑 佛陀微微颔首,垂眉低目,不愠不怒,嘴角微抿,流露出自然律动的笑容,令人心驰神往。六道四生,一切有情,贫富莫论,贵贱不分,佛陀均平等视之,给予无私的关怀,加被。佛陀的微笑不因你供养金珠美玉而增加,亦不因你空手到来而减少。佛陀的微笑,无欲无求,不贪不执。佛陀的微笑是神秘的,意味深长,令人心仪。佛陀的微笑又如湛蓝的天空,高远得无边无际。
佛祖的故事 佛祖的故事公元前6世纪,史称“哲学的突破时期”。他的生年有公元前687年、前622年等不同的说法,但他的诞生日却被佛典明确记载为农历的四月八日。现在尼泊尔的蓝毗尼园中还有佛祖降生的图刻。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佛对待所有不幸的人都是这样。佛接收妇女为出家弟子,让她们参加僧团的事实,被认为是宗教史上的一个很大的革命举动。
佛陀的智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之源 其实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就是人本与和谐。其二、佛陀的智慧启示我们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和谐的理念。佛陀“心为法本”的智慧对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尤有启迪,因为经济发展是在人的精神支配下进行的活动,和谐的经济发展需要和谐的精神作为指导。
佛陀十二相成道赞颂 佛陀十二相成道赞颂悲智方便生于释迦族,不为他胜摧灭魔军眷,犹如黄金妙高烕严身,释迦之王我虔诚礼敬!释尊汝初发菩提心已,修持圆满福慧二资粮,彼时行持事业极广大,成为众生怙主我赞叹!以三世间无比之功德,于舍卫城显现大神变,人天一切众生皆供养,致使佛教兴盛我顶礼!如是佛教之教主世尊,其宏化事业仅略赞叹,愿以此善众生之行为,皆与善逝之行相等同!
法显与佛陀跋陀罗一系的关系探析 法显与佛陀跋陀罗一系的关系探析徐文明法显为早期求法高僧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在翻译经典方面很有成就的一位,在其求法和翻译经历中,都与佛陀跋陀罗一系结下了不解之缘,值得对之进行探讨。佛陀跋陀罗为罽宾大禅师佛大先的门人,为当时着名禅师,受到各方重视,也引起了中土求法高僧的关注。这表明智严请佛陀跋陀罗东行,既是众人共称,也是由于其师佛大先的推荐。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
佛陀的样子(上)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陀的样子(上)地点:宜兰念佛会听众:居士一.佛陀的圣像二.佛陀的金容三.佛陀的真身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佛陀在忉利天宫说法,大约是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佛陀下降人间,旃檀圣像,竟起立迎接佛陀。若依照这种说法,则佛陀的画像,又更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