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佛陀涅槃前遗训

佛陀涅盘前遗训学佛就应当时刻不忘佛最后留给我们的警言!!!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盘。”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要紧的提出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

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灵岩甘灵第一集妙莲老和尚参、明信因果◎缘起因果非高理佛法并不是说些多么玄妙的高理,也并非深奥得无法理解。佛法就是讲缘起法、因果法,就是教导我们凡夫成佛之法。◎明白因果有正见因果者,世出世间度脱众生之大权也。根本没有颠倒的因果,可是众生有颠倒、不合乎因果的想法。佛法是缘起法、因果法,有因才感果,没因感不了果。因果不会欺负人,皇天决定是公平,诸佛菩萨更是因果分明。一分的因如何感百分的果呢?

人间菩萨 中元节的故事

人间菩萨证严法师中元节的故事普度是不是超度?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为何有中元普度的节日呢?从佛教的公案中,我们可以找到其根源;流传至中国就成为「普度节」,也就是民间所谓的「拜好兄弟」、「拜普度公」,这是传入中国后的一些俗称。反观现在民间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度方式,是不是也能够超度那些饿鬼呢?佛陀有三十二相,而阿难有三十相,在佛的弟子中,可以说是一位既年轻、形貌又庄严的弟子。

转凡心修佛行 四、善用钱财福报大

转凡心修佛行-四、善用钱财福报大四、善用钱财福报大佛陀告诉我们,佛法是难行之法,难行还是要行。你没有福报,用凡情所得来的钱财,也不一定能受用。能看破而来施舍才有福德;不看破,钱财到了手里变成死物,没有同情心施舍,那里会有福报?以上这些话诸位都明了了,如果说得对,大家要好好地改变以往的凡心,一定要修佛行,使我们自身有福报,希望儿女更要有福报。

佛祖制服毒龙的故事

佛祖制服毒龙的故事在古代于阗国,人们认为在茫茫黄土高原上,有一条黄色的神龙,“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云”,龙体入地形成泉水,泉水之气上天即成为云。于阗国的居民虔诚地敬龙,他们称自己为龙族,他们举行各种各样祭祀龙神的礼仪。龙族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故事。于阗河两岸的居民叫苦不迭,又无力治服神龙。毒龙见种种变幻都被毗沙门天王一一识破并战胜,只得伺机逃走。

父母是被我们最最忽视的怨亲债主

过去生中被我们...害的、伤害的,今生不小心被我们...害的小猫小狗小青蛙小蚂蚁小蝗虫,这些是怨亲债主。入胎的四种因缘:讨债,报怨,单是这两种,就已经说明父母是怨亲是债务人了。而父母这两个怨亲债主是我们最最忽视的。父亲去世之时,为父扛棺。对于父母应该怎样做,佛祖已经给我们做了最好的例子,树立了典型。

释迦牟尼和菩提树的传说

当晚又梦到菩萨。原来那个人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而这棵树就是那棵菩提树,后来跟佛祖一起成了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总都有棵菩提树,有些人因矢志坚守而终获成功,有些人因临阵逃避而惨败告终。一棵菩提树,两种人生观。芸芸众生中,我们需要寻找的正是这样一棵菩提树,只要值得期待,无论多远多难,我们都应坚持下去。如今现实社会中,又能有多少人能坚守菩提树的这种做法呢?

【十四无记】佛陀不会回答的14类问题

(三)此十四无记乃斗诤法、无益之戏论,对修行无有用处。──《小部.法句经》偈十九杂阿含经(四○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众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论: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本经说明莫论十四无记,应学现观四圣谛。

罗汉、菩萨、佛陀是甚么?

是的,许多人对于罗汉、菩萨、佛陀的意义,不能明确的了解,甚至信佛多年的佛教徒们,也有捉摸不清之感。大乘的菩萨道,只有菩萨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称为一乘。这种歪曲观念如不纠正,实在是对罗汉的大侮辱。所以,中国人说的罗汉型,实在说成化身的菩萨比较妥当。罗汉必是出家的僧尼,僧尼是佛法的住持者,也是佛法的表征者,罗汉不可随随便便,否则即有碍佛教的声誉;菩萨没有固定的身分,目的是开化众生,

学习佛陀教诲 指导社会生活 (二)

学习佛陀教诲指导社会生活(二)宋永霞正规修学佛法的群体有两大类,一个是出家僧众,一个是在家的居士众。学习佛法是人类智慧生命成长的唯一和必然的途径,这是人们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居士以和谐家庭,奉献社会的稳定繁荣及以健康的生命状态护持佛法为责任。目前大部分居士以建立或维护个人的生活幸福和工作顺利的良好生存内容为重点9。等,都是为了清楚地告诉地藏菩萨和大众,护持正法劝导他人远离恶法的功德更是无量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