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

佛陀赞叹她是声闻弟子中,信解脱第一的比丘尼。从“再多的福报也不够用”这样的警觉中,知道要将福报善用于有益生死解脱,才是正途。

人生五难

途中,遇到一位名叫忧呼的婆罗门,此人辞别父母,离家求师学道。佛陀于是为座中的弟子阐说为人有五难。所谓五难,就是:得生人道难,生而长寿难,值逢佛世难,能闻佛法难,闻法生信难。

于淩波居士:人间佛陀

也可以说,佛教于此时已经诞生了,所以佛教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此一文明延续了千年之久,传说是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而予以破坏。雅利安人入侵自是事实,但哈拉巴文化是否因此而破坏和灭绝,历史上尚无定论。雅利安人之入侵印度,约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后。他们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族人勇悍好战,侵入五河地区后,征服了土著,在该地区定居下来,建立了许多国家。黎俱吠陀的完成,大约以西元前一千二百年为中心。

醉汉出家

醉汉出家妙境法师讲述:有一个例子,有一天佛陀在寺里讲法时,有一个婆罗门喝醉了,带着醉意来到世尊的精舍,对世尊说他要出家当比丘。佛陀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侍者阿难为他剃发,穿上法衣,出家当了比丘。过了多时,这婆罗门醉汉渐渐醒了,他慢慢睁开双眼,看见自己在佛陀的住所,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又看见自己身穿法衣,摸摸头也光了,感到惊骇恐怖,转身就走开了。

挑粪人变成罗汉

挑粪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往后挑粪人每天精勤修道,不到十天便证到初果,过了一个月,又证得阿罗汉果。舍卫城里的人听说挑粪人被佛陀收为沙门的事,纷纷议论着:“这怎么可能呢?那种低贱的人也可以成为佛陀的弟子?”到了佛寺,波斯匿王看到一位比丘正坐在方石上专心缝补百纳衣,就是那个修成罗汉的挑粪人。罗汉常常对国王传经讲法,使波斯匿王对下层的劳苦平民更加理解慈爱,而获得人民的爱戴。

波斯匿王迷恋他 ... 子

波斯匿王有一天在城里巡视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伫立在她家门口。事实上,国王居心叵测,企图在她丈夫无法于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时,予以...害,然后横刀夺爱。国王听完之后,明白其中的含意,知道自己的行为邪恶及造作恶业的可怕,他下定决心,不再迷恋他...女。“毕竟是这样迷恋他...女的欲望在折磨我,使我彻夜无法安眠。”

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三位比丘却认为:“天底下最苦的莫过于饥渴的感受。”比丘一看到佛陀,马上停止争论,向佛请示讨论的内容。佛陀告诉四位比丘:“当时的五通比丘就是我的前身,而四只鸟兽就是你们四人。你们在前世早已听闻过苦的真正根源,为何今日还是抱持错误的见解呢?”

释迦牟尼佛是如何降服三个敌人

佛陀降生后,有一天,他发现整个生命的问题,不外乎就是:在老、病、死的严密控制下,生命毫无意义。对于从小与外界隔绝,从未见过病、老、死的释迦族王子来说,此前以为生活就是无忧无虑,以为生命永存、欢乐永在的神话刹那化成了泡影。青年释迦牟尼逃离他的无忧宫,前去涉险学道。于是,他夜晚出逃,去战胜三个敌人:疾病、年老和死亡。六年的雪山修行,悉达多终于成道了,澈悟了真理,成了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

修行这条路没人能够代替我们走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观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既然你已经往返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许多趟了,你应该很清楚这条路了吧?”“是啊,佛陀,我非常清楚这条路,甚至可以说,即使蒙上我的眼睛,我一样可以找到去王舍城的路,因为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次了。”“这就是我想向你解释的啊,年轻人!人们来见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已经走过从此岸到涅槃的道路,所以对这条路线非常熟悉”。

作福不嫌多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这天,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盛装前往礼见佛陀,请求佛陀及僧团能在舍卫城住上三个月,接受他的供养。波斯匿王就在王宫外面,搭建了一座大讲堂,并要求朝中的大臣们,也一起发欢喜心供养。一阵悲伤哭泣后,以手抹掉眼泪,向佛陀顶礼,承认自己的过失。佛陀赞叹她是声闻弟子中,信解脱第一的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