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道众生的故事:提婆达多入无间地狱 提婆达多见佛陀不答应,便再三恳求。忌妒熏心的提婆达多终于犯下了五逆罪的恶行。世尊知道犯了五逆罪的提婆达多势必感召身陷地狱的果报,便为此来到提婆达多的住处。目犍连尊者对佛陀说:「我想到阿鼻地狱中去看提婆达多。」说完,目犍连尊者便屈起双臂,一会儿就来到了无间地狱的上空。在虚空中,目犍连尊者命狱卒叫提婆达多来。
每天三呼快乐 佛陀出家成道后,他的儿子罗睺罗也随他出家。佛陀的父王看见儿子、孙子都有出家了,江山无人继承,只好王族中找一位继承人,这个人名子跋谛。他当上了国王之后不久,王族就遭琉璃王灭掉了;但跋谛在琉璃王尚未侵境之前,也随佛陀出了家。他出家后专心修行,每日三次高呼:「我真快乐,我真快乐,我真快乐。」其他的弟子听到了他天天喊快乐,以为他还在怀念当国王时的快乐,食欲心仍未消除,因此有人就向佛陀稟告这件事。
念珠的由来 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经常受到邻国的侵凌,加以国内瘟疫流行,内忧外患,人民非常苦恼,国王更是忧心忡忡。佛陀将这串念珠亲手授给国王,国王欢喜纳受。回到王宫后,马上依样做了千串的念珠,分赠六亲眷属及人民,国王每天手不离数珠,诚心念佛,大街小巷也可以看到持珠诚心念佛的人。这就是念珠的由来。
敬佛无定法 禅师颇为同情,但是他自己身边既无钱财,有无粮食,如何帮他?想着想着,他拿出准备替佛像涂金用的金箔对乞丐说:“快把这些金箔拿去换钱应急吧!”禅师非常平静的对弟子说:“也许你们对我的做法无法理解,可我实在是因为尊敬佛陀才这样做的。”弟子们不服,私下地嘀咕:“把佛陀圣像的金箔送人,这是尊敬佛陀吗?”为三界共尊的佛陀需要钱财吗?敬佛没有定法,积德行善就是佛。
不信佛的人对信佛人常见五问答 那先比丘五问弥兰陀王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但是那先比丘智识过人,胸有成竹,依旧微笑着一一开示。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五百次的妈妈 五百次的妈妈一次,佛陀与僧众正在路上行走,远处走来一位老妇人,她看见佛陀的庄严法相后,心头猛地一抖,怔怔地呆立在那里,之后不顾一切地趋向佛陀,口里哭喊着:“儿子、儿子啊…….”,身旁的侍者们连忙伸手去阻止,这时佛陀却大声说:不要阻拦她,她真是我母亲。面对众人惊愕的目光,佛陀缓缓道来:在过去世,这位老人家曾做我的母亲五百次,今天她看到我时,忽然忆起了往世的宿缘,认出我来,她的确是我的大恩母亲啊!
贪图供养堕饿鬼 出家后的若达多比丘,因为过去显贵的身分,所以族中的亲戚及百姓都争相供养其三衣钵具及物品。得到这些丰厚供养的若达多比丘,却心生贪念,舍不得与他人分享。原来若达多比丘因为贪爱生前所拥有的种种供养,所以死后堕入饿鬼,还紧守着他的衣钵。佛陀告诉这些比丘,是若达多比丘已投生为飞行饿鬼,特地持花来供养。
佛陀最后的说话 ③车匿是觉悟之前的悉达多太子的亲密伙伴和车夫,后来他加入了僧团,由于他和那导师的亲密关系而变得自大骄傲。在释迦圣者般涅槃(死亡)后,当阿难找到车匿,向他宣读这全面社会性的杯葛惩罚的时候,即使他那骄傲的心也被驯服了,他变得谦虚,他的眼开了。后来他补救了他的过失而成为阿罗汉,于是那惩罚便自动的消失了。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认为波斯匿王血统不够尊贵,但又怕拒绝他会遭到侵略,于是族中的长者摩诃男提议将他与奴婢所生的十分美丽的女儿,茉利,假装是公主嫁给波斯匿王。但他并未受感动,仍旧下令屠城。随着宇宙的生灭到最后是寿命只有十岁,女子五岁即行嫁娶。所以前人写下了:「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