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贫尊者阿那律 妙莲老和尚说故事-無貧尊者阿那律布施椑飯不愁貧.勤修三昧得天眼弥陀经上十六尊者中,有一位阿○楼驮,在楞严经上叫做阿那律,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楼驮或阿那律是印度语,翻译為中国话的意思叫无贫尊者。无贫尊者在过去○婆尸佛入灭后,是一位贫穷的人。阿那律是释迦佛的堂弟,净饭王是他的大伯,他也是四王八子之一。
佛侍病比丘 妙莲老和尚说故事-佛侍病比丘佛世时,有一回大家都出去应供,佛陀就到各寮房巡巡,听到一个比丘病痛...之声,佛陀就到裡头看看,关心的问他:「你怎麼了?」病比丘说:「世尊啊!我病得好苦喔!」他的房裡邋遢,遍身都是臭味。这是佛陀服侍病人的一个故事。
守戒而死 我们生在佛后,没有与佛陀同时代,但佛陀对我们讲得明明白白的,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戒的精神是「寧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因為他守戒,虽然渴死在路途上,死后升天先赶来见佛。所以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上说:「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你虽然不在我身边,离吾千里万里,只要你忆念佛戒,应该守的就守,这样一定能得到道果。
天魔娆佛 妙莲老和尚讲故事-天魔娆佛天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波旬魔王,他昏迷、颠倒,只是贪恋五欲、爱於生死,与佛作对。我们释迦世尊成道的时候,天魔来扰乱,带了魔兵魔将、刀枪利剑来。他以瞋心来,佛陀就用慈悲心来化解,就如世间人说的「以柔克刚」。魔王先用武力来恐吓,佛陀入金刚定,什麼刀枪都不入。魔王无计可施,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以他自己的三个女儿-魔女来嬈乱佛。
佛教小故事:放下!放下! 过去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好不辛苦,有一次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到深谷里去。佛陀慈祥的说着。“佛陀!到了这种地步,我怎敢不听你的话呢?随你说什么?我全都听你的。”“好吧!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因此更加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我们想明心见性,就要遵循佛陀的指示,把手放下来。在悬岸的地方,把手放下来才能得救,否则拼命执着,怎好救你脱离险境呢?
佛陀的智慧是经济学发展的理论之源 佛陀的智慧是经济学发展的理论之源一、生死事大:经济学是人生之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佛陀从开始思考自身、接触社会起,便将生死苦恼问题作为他深切关怀的大事。佛陀认为人生的根本问题是从人生的诸般痛苦中得到解脱。佛陀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均是因缘和合而生,即所谓“缘起”。但佛陀的和谐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却得到了回响。其一,人类的经济行为是受高度发达的大脑神经反应即精神支配的。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部落居住的迦毗罗城和它的周围是伟大的拘萨罗王国的一部。王国的首都萨婆底城隐伏于尼泊尔云海翻腾的群山中。和平恬静的迦毗罗城,人们叫它红土城,居住在这里的释迦部落是强大、高尚、尊贵的民族——雅利安人。然而迦毗罗城的居民并不总是夸夸其谈地议论世外神灵,王公们还建造了一个议事大厅。迦毗罗的妇女也是自由民的妻子和母亲。摩那还没有儿子来继承他的王位,这件事使他万分忧虑。
释迦牟尼佛传 十版缘起这部《释迦牟尼佛传》是民国四十四年完成的。二十几年以来,学术界对于佛陀传记的重新撰述,无虞上百种。在佛陀传记如雨后春笋的今天,拙作之所以愿意重新印行,是有原因的。以这种心态所写出的佛陀传记,我相信与坊间那些学术式、或历史式的佛传有所不同。民国五十三年,本书印行第五版时,曾改用字体较大的新四号字重新排印,近十余年所重印的都依据该版照相付梓,而部份错字则未及校订。
圣人的故事 当他开始为□罗欧吒国的人民说法的那天,真是万人空巷,把那说法的地方,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次的说法,当然摄化了许多的人,赖吒和罗却是其中最最突出的一个。不用说,赖吒和罗要想取得父母的同意,那是很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