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第一章 佛陀加持净缘起

莲华生大士出生的圣地乌仗那国,是在佛陀光明佑护加持之下,一切圣者秘密空行的圣地。殊胜的圣者出现在法界之中,必定有着如长江大河一般殊胜而源远流长的缘起。佛陀在乌仗那国施行教化,清净了这一块圣地,并给予授记加持,使这一块圣地具足了出生莲华生大士的因缘。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善巧观察了这样的因缘,他十分悲悯乌仗那国的人民遭受到这样的魔障,于是决定到乌仗那国来化导这只暴龙。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的故事

有位名叫“善住”的天子,经常游戏于亭台楼阁中,享受天上最胜的尊荣富贵;天女们前后围绕,歌舞作乐,欢喜嬉戏。他们互相愉悦,真是快乐无比。乐极生悲,有天夜里。

第十五章 故事两则

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这样一个污秽的放...人会受到如此尊敬,为什么她会用爱和理解的心情聆听佛陀的声音,这里有一个故事。本来这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而佛陀却默默点头答应了她。第二天一早,佛陀穿上长袍,拿起大钵,带着弟子们径直来到花街。和尚们为吃上这样的美味感到十分满意。佛陀了解主人的心思,便收下了这礼物。

《彻悟人生》第三十八个故事

彻悟人生觉真法师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不知不觉长得一脸横肉,人见人怕,相貌非常凶恶。后来,他遇到一位法师。法师问他,怎会变成这样?法师想了一想说:“我看你换个...,改刻佛菩萨吧。”他照法师的话去做,日子一久,果然,他的面目变得慈祥端庄了。

佛陀教我们修正念(3)

佛陀教我们修正念五、如何修习四念处选编者:南传《长部大念处经》对四念处禅修...有详细的阐述,而另外所选的经文对正念修行实践也有不同层面的指导意义。一切四念处经,皆以此总句,所谓“是故,比丘!于四念处修习,起增上欲,精勤方便,正念正智,应当学!”在此,诸比丘,比丘前往森林、树下或空地,盘腿而坐,保持身体正直,安立正念在自己面前(的呼吸)。

《解脱之道》佛陀的思想

佛陀的思想对于「苦」的看法,佛不以「无快乐」为苦,也不以肉体或物质为苦因,佛认为「苦」的原因,在于我们精神的主观,并不在客观的事物上。&rdquo印度所有外道的思想归纳成三种观念――修定、苦行、享乐。佛陀并不以为没有快乐是苦,也否认物质和肉体是痛苦烦恼的原因。在《杂阿含经》里,外道问佛陀苦乐是从哪里来的?佛陀回答说“苦乐从缘起”,是缘起条件来组合的。

《彻悟人生》第七个故事

彻悟人生觉真法师舍利弗和大目犍连,是从小很要好的朋友,两人友情深厚。目犍连生性豪爽,气质高贵。两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互相承诺,从不失约。后来,他们一齐离俗修道,寻找悟道的入门。有一天,师父生病了,舍利弗和目犍连都站在病床前。后来,金地国有商人迢迢千里来到摩伽陀国,两人一面查阅当初的记录,一面询问求证,果然证实了师父当年所说不虚。于是,两人才慨然说:“我们太多疑了,师父并没有把这种事隐瞒起来呀。”

《彻悟人生》第二十二个故事

彻悟人生觉真法师由于经常发生铁道事故,美国铁路当局为了提醒民众注意通过铁道路口的自身安全,决定公开征集交通安全警语的比赛。经过专家的评选,最后录取了一条最佳广告语——“停、看、听。”有一天,一个醉汉驾驶一辆车闯过铁道路口,完全不理会“停、看、听”的警告,结果被急驶而来的火车,当场撞死。经过警方的调查,意外地发现,这名死者,就是应征获奖、提出“停、看、听”的这句警语的人。

《彻悟人生》第十三个故事

彻悟人生觉真法师佛陀在世时,座下有位眼睛失明了的比丘。因为眼睛瞎了,他只能摸索着缝补衣服,一不小心,针又从线上失落了。于是,他说,谁能修福积功德,帮助我穿针引线呢?那位比丘听出是佛的声音,立刻起立披上袈裟,向佛顶礼,禀告说:“佛的功德已经圆满,为什么还要说修福积功德呢?”

《佛陀的教育》苏东坡与佛印

所以,今天的讲题,就定为《苏东坡与佛印》。先生的《核舟记》那篇文章里面,会描写一只核刻的船,刻着苏东坡赤壁的故事,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东坡不但在诗、词、歌、赋各方面,显出了他卓越的天才,同时也是绘画和书法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