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我们是怎么迷失自己的?

拈花智慧我们是怎么迷失自己的?我们现今的人们大部分都处于一种极度的身心分裂中,我们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去拼命努力、拼命赚钱,在各种压力之下错过了生命中美好的风景,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渐渐的开始为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情苦闷叹息,渐渐的,反而忘却了拼搏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身心的幸福快乐。我们还怎么轻松得起来呢?在这里,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因”的重要。

释迦牟尼不求名利,为众生离苦

释迦牟尼不求名利,为众生离苦释迦牟尼佛本身,是一位大医王,为所有的人治疗而不求名利,对众生充满了怜愍。他看到阎浮提的人生活贫穷又劳累,想要施舍但是财物不足,便独自啼哭着问众人说:“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所有的人满足于财物呢?”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1.为什么祖父的个性很凶悍?当团体的护法居士,有短期出家的因缘,个性是对修波罗蜜不太积极!这跟前尊佛陀时代的名字,是不一样等等!她曾跟团体修波罗蜜,在前尊佛陀时代,他是出家国王的军人,也是你的好友,因为个性都一样的风流。

磨砖不能成镜

磨砖不能成镜语言文字都无法道出禅的真正含义,苦思冥想也无法真正体悟禅的真谛。磨砖不能成镜,参禅求道,主要在感悟真心本性,把握这一点,才能进入禅的世界。

绝世美女执着身相 佛陀妙计令其觉悟

佛陀的姨母有一个女儿,叫嘉娜帕达卡娅妮公主,这位公主长得美丽非凡,举世无人可比,别人都称她美人儿,她与佛陀的堂弟难陀曾订有婚约。佛陀于是运用神通,示现一位年仅十六岁却极其美丽的女人坐在他身旁,只有嘉娜帕达卡娅妮才看得见这女子。经过这番省思之后,她深刻了解人身的真相,后来进一步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诲,从而证得阿罗汉果。

孤苦老妇一碗大豆供佛遭阻挡 却发生惊人一幕

一位贫穷孤苦的老婆婆,手捧着她刚乞讨得到的大豆,恭敬地来到国王所设的无遮法会会场,却被国王的侍卫挡在场外。慈悲的佛陀知道了老婆婆布施的恭敬心,乃运用神通力,变化出无量的大豆,放在斋会中所有人的食器内,让每个人都可得到老婆婆的供养。国王见到食器中竟有大豆,怒而斥责厨兵:“为什么以此粗陋的食物来供养三宝?”国王不明了其中的道理,于是乞请佛陀开示。

参透生死之道

参透生死之道人终归都要走向死亡,人死如同灯灭,灯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要总是执著于死后如何升天,那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好是趁生命还在之时,多为他人也是多为自己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大鹏鸟虽然一展翅就能飞越几百里,但它却无法飞越生死;而一个人却可以借助思考和反省,参透生死之道,并获得解脱。恬淡平和、视死如归的心态让老禅师早早卸下了生命和心灵的重负,一直生活在别样的期待和无所畏惧的轻松愉快之中。

害人过甚难挽回

害人过甚难挽回镇上有一位员外,家财万贯,乐善好施,每年都会拿出许多钱来捐助当地的寺院,积德行善。住持缓缓而道,“不论天下人的罪过多大,只要诚心悔过,都将会得到佛祖的原谅。”害人之心不可有,害人之行后果大。当你做了错事犯了过错,如果是小错尤可令佛祖原谅,然而,如果你犯的是恶行,就很难被谅解,而必定要你承担相应的后果。因为罪业已成,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消除。

满院香到香满村

满院香到香满村佛教推崇助人为乐,提倡与人分享幸福。转眼过了三年,这年秋天,院子里长满了菊花,香味随风飘到了山下的村子里。弟子们看到满院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飘香的啊!”智德禅师微笑着说:“可是,你想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因为三年之后就会是满村菊香四溢了啊!”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地方人士崇邪盛

地方人士崇邪盛又有一次,舍卫城中,有大婆罗门名叫长身,他领导着居民百姓,正在筹备祈福消灾的邪盛大会,其规模与计划之宏大,盛况空前。远近的亲友食客们,亦打算届时可入舍卫城中,受人请客,大酒大肉,饱醉两餐。众皆预料今年的大会,将会有人山人海般的盛况。这位颇具声望,世人尊仰的大婆罗门,也是当地的豪富-舍卫城的绅士,坐在白马华车之上,后有侍者执持金柄伞盖,前有侍者抱持金澡瓶,行列庄严,可以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