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阿難與摩登伽女

然而摩登伽女並不死心,慫恿母親以咒術誘騙阿難。於是當阿難再次托缽化緣行經摩登伽女家門口時,以幻術迷惑阿難,使阿難不由自主地走進她們家,就在摩登伽的母親逼迫阿難娶摩登伽之際,幸逢世尊請文殊菩薩持楞嚴神咒護持,使阿難得以免難。但摩登伽女還是不死心,每天跟著阿難,阿難走到那兒,就跟到那兒,阿難回精舍,摩登伽女就守在門口,阿難不堪其擾,於是向佛陀稟告。

蓮華女悟無常證果

佛陀住世時,有一女子名為蓮華,姿色端正,艷若桃李,因此王宮貴族無不趨迎親近,為之流連傾心。當蓮華躬身掬水時,清泉明澈如鏡,映照著蓮華姣美的容顏。蓮華被這情形嚇呆了。我蓮華又眷戀什麼、不捨什麼呢?因此蓮華再度起身,懷著堅定的道心向佛陀的住所前行。蓮華依止佛陀出家修行後,勤習戒、定、慧,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出離三界輪迴無常之苦。

信敬禮佛生天緣

多年以後,長者妻子壽盡命終,因著至禮敬佛陀、至禮敬聖者的功德,生到三十三天,在天上享受天福。她用天眼觀看自己的生天因緣,原來是因為自己在人世間曾經發自深心的敬佛、讚佛、至禮佛的功德,才有生在天宮享受天福的福報,內心更是感恩佛陀的恩澤,於是來到佛所,聽聞佛陀開示法要,當下證得初果。禮佛的另一層意義是見賢思齊,學習佛菩薩的慈悲、智慧及救度世人的精神,將它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這才是真正的禮佛。

度眾的智慧

舍利弗尊者滿懷慈悲度眾的心出發了!其中,「愛語攝」即是先認同對方,給予適時的讚美與鼓勵,當建立良好的關係後,對方才容易接受勸導,認同佛法的道理,進而信受奉行,如此才能成就普度眾生的目的。

婆羅門尋子記

佛陀時代,有位婆羅門,年邁得子。對於這位獨生子,婆羅門甚是愛憐,照顧得無微不至,一心希望聰慧的兒子繼承家業,光宗耀祖。婆羅門一路上馬不停蹄,拚命趕路,逢人便問如何才能到達獄所。歷經千辛萬苦後,老婆羅門終於如願抵達目的地。閻王被老婆羅門的心所感動,便要守門人帶婆羅門入城。婆羅門抵達東園,一眼就看見昔日的獨子,正在林間與玩伴們嬉戲。

毘舍離之子

毘舍離生了三十二個兒子,個個相貌端正莊嚴、挺拔勇健,超絕群倫,所娶妻子皆是國中豪門賢俊的女兒,全國人因此對他們非常敬畏。毘舍離的每一個兒子看了都愛不釋手,從此鞭不離身。宰相見獻鞭之計已得逞,就在國王面前進讒言:「毘舍離的三十二個兒子想要反!」但國王不相信。三十二子被殺之後,國王將三十二子的頭顱砍下並包裹好,派人送到毘舍離家中。當時的老婦人,即今的毘舍離;三十二人,就是今日的三十二個兒子。

長者夫婦造塔生天

佛陀時代,在舍衛國中有一長者,非常恭敬三寶,平日不僅廣建塔寺,且常供養三寶。一日,長者突然生病,數日後便安詳捨報,往生忉利天享受天福。其妻由於思念長者,每日憂愁苦惱,為排解相思之苦,決定承繼長者生前的心願,繼續修建塔寺。當婦人見到長者時,心中非常喜悅,且期待能再續夫妻緣。佛陀回答,因為長者夫婦在世時,勤修塔寺及蓋寺廟,且供養三寶,所以今日得生天上。

祇樹給孤獨園無憂樹下誕生的佛陀

清風微拂的夜晚,一隻莊嚴的六牙白象,出現在迦毗羅衛城摩耶夫人的夢境。摩耶夫人深為吸引歡欣說道:「多麼美麗的花園,暫時在這裡歇息吧!」嗅著泉池裡淡雅芬芳的荷花,聆聽百鳥和悅的鳴唱,夫人歡喜地緩步林中,一棵蒼鬱茂盛的無憂樹,青翠柔軟的枝葉,為了迎接聖人而緩緩下垂,摩耶夫人舉起右手輕撫新美的嫩葉。省思無憂樹下佛陀的誕生,開啟了佛法的弘揚,引領著眾生脫離六道苦輪,登安隱的涅槃彼岸。

慧眼觀六道

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於最後一天夜裡悟道成佛,此時佛陀以無礙的慧眼,觀看這娑婆世界裡六道眾生的情形,想要了解眾生的根機,以及度化的因緣。於是佛陀入於甚深禪定中,再度觀察眾生不斷生死輪迴受苦的原因。

佛度毘低羅

但是掌管倉庫的老奴婢毘低羅,卻慳貪不捨,不信佛法,對經常來化緣的病比丘,感到十分厭惡。佛陀知道羅怙羅尊者有度化毘低羅的因緣,所以派他到須達長者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