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事:口头禅不同于顿悟 佛陀佛祖释迦牟尼有个弟子叫般特,他生性迟钝,佛祖让五百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学问,可是他仍然一点也不开窍。于是,般特翻来覆去的就学这首偈子,有一天终于体悟出了其中的禅理。有一次,佛祖派般特去给附近的僧尼讲经说法。但是,他们表面上仍然很有礼貌的接待般特。接着,般特就念那首偈子:“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但般特不动声色,仍然从容的往下讲。
佛经故事:阿难化瓜 佛陀见不远处有块瓜田,就请阿难尊者前去化缘西瓜让大家解渴。阿难心想,那女子都已经不肯布施,迦叶尊者又怎能化缘到西瓜呢﹖迦叶尊者听到阿难尊者化缘不成的消息,自己心里也没多大把握,但因受了佛陀的嘱咐,且心知佛陀的一言一行皆有着甚深涵义,便起身前往瓜田。
阿闍世王五百妃失瓔珞記 當時,摩揭陀國的國王是韋提希夫人之子阿闍世王。時間在一問一答之間緩緩流逝,阿闍世王的妃子們因為所佩戴的瓔珞甚為沉重,紛紛解下放在座位旁。由於忘失瓔珞的妃子眾多,因而擔心如果據實稟告國王,將會受到阿闍世王的責難。他一一收取珠寶之後,返回王宮,向阿闍世王稟白此事。
八國共分佛舍利記 諸國國王於是委派他將佛陀舍利均分為八等分。拘尸國人分得佛陀舍利之後,即在其國起建佛塔,供養舍利。波婆國、遮羅頗國、羅摩伽國、毘留提國、迦維羅衛國、毘舍離國、以及摩竭國的阿闍世王,分得佛舍利後,也都返回各國起塔供養。
佛陀最後教誨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弘法,當時,舍利弗尊者辭別世尊之後,返回位於摩竭提國的故鄉那羅村,示現身染重疾的病緣,預示即將般涅槃。尊者的侍者純陀沙彌隨侍在側,直至舍利弗尊者涅槃圓寂。在恭敬供養禮拜尊者之後,純陀沙彌收取尊者荼毗後火焚不壞的舍利,帶著尊者的衣缽一路風塵僕僕地回到王舍城。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摩耶夫人告訴文殊菩薩:「我與佛陀為母子以來,從未曾像今天這麼歡喜安樂!」夫人說完,便和文殊菩薩一同到歡喜園拜謁佛陀。佛陀繼續為母親說法,摩耶夫人當下即識宿命,因為善根成熟,旋即破除八十億熾然之煩惱結垢,證得須陀洹果!摩耶夫人向佛秉白:「我已出離生死牢獄,得證解脫。」與會大眾聽到佛母所說,皆異口同聲言:「願一切眾生皆得解脫!」世尊在忉利天,為天龍八部及四眾弟子廣說種種法要,令眾生得廣大利益。
仇伽離謗舍利弗及目連尊者緣 佛陀住世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與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時常行腳遊化於各村落。有一位長者,名叫婆伽,舍利弗尊者及目連尊者曾為他開示法要,因而證得三果阿那含,命終後升到梵天,所以名叫婆伽梵。
释迦牟尼故事(1)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愚 路 尊 者 渐渐地,他们的父母年老了;父母对于大路是能够放心的,至于愚路的低能,却使父母担心。这使愚路太伤心了,他站在大路尊者的门外,思前想后,怨恨自己的愚笨,他想:我现在算是什么呢?因此,愚路便随着佛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