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重圆成语故事_成语“破镜重圆”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破镜重圆pòjìngchóngyuán 【释义】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代将亡时;驸马徐德言把一个铜镜破开;跟妻子各拿一半;作为日后重新相见的凭证。后来;徐德言果然靠半块镜子找到妻子;重新团聚。”宋·...
中国古代铜镜真伪辨析 中国古代铜镜真伪辨析对中国古代铜镜真伪辨析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信息累积和使用的过程。2、中国古代铜镜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度。中国古代铜镜有四千年的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都具有那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包括文饰、铜质、型制、锈色、厚薄、铸造特点等时代特征。
古镜的置放方式 为避免光洁的镜面被磨损,古人通常用布帛作镜衣把铜镜包裹后放置起来,这是古人置放铜镜的基本方式。将铜镜用布帛包裹后置于专用容器是一种华贵的置镜方式,已发现的盛镜器具有竹笥(音寺)、漆奁(音连)、木匣、金属奁、瓷盒和镜箱等。这种镶于镜殿墙壁上铜镜的惟一的保养方式就是经常用布擦拭,以免生锈。
鉴识宋代阳燧镜 鉴识宋代阳燧镜1986年的阳春3月,安徽省怀宁县在乡乡通、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到处呈现一片繁忙修筑公路景象。从而揭开了这件凹凸双面镜的神秘的面纱,原来它是一镜多用,凸面能照容,凹面能取火,集铜镜与阳燧为一体,是一面极为鲜见的宋代“阳燧镜”。阳燧因其使用的特定性而极少作为陪葬品,出土量极少,难能有见,早期文物发掘报告误称盖器、镜饰物,阳燧镜更为鲜见。
古代铜镜的另类用途 古代铜镜的另类用途从文献记载和考占发掘中铜镜的出土状态来看,铜镜除被古人用于照面梳妆外,还有多种特殊的用途。本文不揣冒昧,拟结合古籍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铜镜在古代社会中的“另类”用途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期请指正。考古发掘中,有的合葬墓中夫妻各自棺内或棺前置半面铜镜,也有的单人墓中只随葬半面铜镜。
古代铜镜的各式仿品 古代铜镜的各式仿品中国铜镜最早见于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镜子普遍使用,才结束了其历史。随着文物艺术品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当今涌现了许多热衷于古代铜镜收藏的爱好者,各种水平的铜镜仿品大量出现在收藏品市场里。汉唐铜镜在镜钮、缘、纹饰等处与宋代以后的仿品有明显的区别。多是用以翻模的古镜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镜钮被磨损所致。
铜镜的背面 镜子主要功能即是照容,因此不可能在正面装饰,工匠只能集中精力在铜镜的背面展现他们的才能。展览中战国三夔龙连弧纹镜的背面饰有三条凶猛的夔龙,夔龙身有双翼。瑞典汉学家BernhardKarlgren称这种铜镜为TVL镜,事实上设计独特的TVL图案来源于博弈游戏的棋盘。铜镜背面四神、十二生肖的出现,更进一步强调宇宙装饰的特征。
唐代双凤海马纹镜 唐代双凤海马纹镜镜子亦称鉴或照子。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双凤海马纹镜,直径16.2、边厚0.75厘米,重量为1080克,铜质。镜背高弦纹分作内外二区,内区主题突出,高浮雕塑出二凤和海马。但铜镜上的海马却不是海中的鱼。中国唐代马的艺术形象十分丰富,铜镜上的海马为“似马非马”的怪兽形象,这大概是受汉代“天马”传说的影响。还有的学者认为“海马”有可能是指海外来的马。
古铜镜各部位的名称及术语 古铜镜各部位的名称及术语一面铜镜可分为镜形、镜面、镜背、钮、钮座、内区、中区、外区、镜缘、镜铭、纹饰等。无纹饰者称为素镜。钮——指镜背中央有一凸出带有穿孔的物件,称之为钮。钮的作用可供系带悬挂固定或手持之用。常见的钮座有连珠纹钮座、圆形纹钮座、方形纹钮座、花边纹钮座等。有的镜背不分区域,以钮为中心,用各种形式的圆圈组成几个同心圆,也有仅分为内区和外区等。铸在镜背内区的图案花纹,称为主题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