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

孙权逼死陆逊,真的是因为他参与了「 ”南鲁党争”吗?

前言陆逊,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家,参与了吕蒙袭取荆州,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大败刘备,为东吴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纵观陆逊的一生,他前半生是无比光荣的,得到了孙权的重用,但是晚年却被孙权逼死,不得善终。那么,在孙权逼死陆逊的背后,有何政治原因和时代背景呢?

2分钟识三国名将系列:孙权女婿、陆逊左右手、老实将军——全琮

全琮字子璜,吴郡人,生年不详,卒于249年。全柔之子,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爵至钱塘侯,地位仅次于朱然。为将时勇敢果决,临敌时奋不顾身,奋勇向前。此后更是迎娶公主,即孙权长女。全琮上表奏议讨伐关羽。孙权恐和吕蒙密谋事泄,不做理会。孙权使吕范围帅,督徐盛、全琮、孙韶抵抗。全琮先是全面压制了王凌,魏军损失惨重,但孙礼和王凌合并后,全琮无法抵挡。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孙权真的毫无准备吗?其实他对蜀汉早有防范

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孙权真的毫无防备吗?因此虽然孙权在刘备攻入吴境,并击败自己的部将,占据秭归后,才启用陆逊为大都督,但实际上,孙权早就对刘备有所防范了。笔者认为,当时荆州虽然已经尽入东吴,但此时刘备尚有一战之力,因此孙权不可能不对刘备做出防范,而当时陆逊所在的位置,就是孙权有所防范的最好的证明。

二宫之争,孙权晚年的大清洗

二宫之争,是东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东吴的东宫称为南宫,因此也称为南鲁党争。孙权对孙登给予厚望,满朝文武对孙登的表现也甚为满意。孙权最初立太子和鲁王时,孙和和孙霸还是一样受到宠爱,仍然居于同宫殿中,并没有正式区分等第和品级。太子和鲁王自此分宫别僚,这却由此造成了矛盾的开端。册立孙和为太子后,孙权本打算立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为皇后。

曹魏如此强大,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因为有两个人太过强大

在立国后,曹魏原有八十七个郡及十二州,可见疆域之大。然而曹魏国力如此强大,为何没能统一天下?除了在政权组织能力上的极限发挥,最为关键的其实还是在...上的胜利,这得益于两个人的强大,一个人是蜀汉的诸葛亮,另一个人则是东吴的陆逊。笔者认为,正因为蜀汉诸葛亮北伐的拖延,以及陆逊在石亭之战中对曹魏的打击,才有了三足鼎立局势的拖延,也是因为这两人,曹魏没办法统一天下。

张飞赵云协防荆州,能顶得住曹仁徐晃张辽和陆逊吕蒙两面夹击吗?

关羽失荆州丢性命,为此衍生了「”大意失荆州”这个成语,甚至有阴谋论者还提出了「”刘备诸葛亮联手除关羽”的论调。细看三国正史我们就会发现,即使关羽像诸葛亮一样谨慎,荆州也得丢。刘备诸葛亮脑袋里要是没进一吨水,就不会付出失荆州这么大的代价除掉关羽,抛开三人的感情不说,刘备丢了一半地盘,诸葛亮丢了老家,这种蠢事不是一代枭雄和无双智者能做得出来的——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者,才会认为刘备诸葛亮谋...了

三国故事之东吴都督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吴的都督貌似都较为短命,东吴也是三国之中统兵领导更换最多最频繁的一个,先后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都督,为何如此?除了都督本身身体不好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今天书生就带您探索一下三国演义中孙权和东吴都督之间的事儿。

夷陵之战,刘备距离胜利,只差一个韩信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三大关键战役之一,此战,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损兵折将,败得很惨。那么,在夷陵之战中,久经战阵的刘备,为何就败给威名未著的陆逊了呢?

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如果是诸葛亮带队,能否战胜陆逊?

先亮答案,我认为即便是诸葛亮来了,也难以战胜陆逊,但是应该不会像刘备一样孤注一掷,元气大伤。就看谁先耗不住不攻自破,刘备和孙权打的夷陵之战在陆逊火攻之前,双方就一直处于对峙状态。说现实一点刘备打夷陵之战就是想要荆州的地盘,汗流了血流了无功而返这是蜀国绝对不能接受的,况且名义上还是为关羽报仇。

昔日东吴丞相之子投晋,三国险些提前结束,终被陆逊之子挽回

蜀国闪电灭亡后,剩下的东吴不能不慌。然而骄傲的吴人不但没有收缩防守或者示弱求和,反而多次主动向晋发起战事,以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消息一爆出,沉寂多年的晋吴边境,立刻乱成了一锅粥。像步阐这种高层投敌,自古原因只有一个,站错队了。步氏很快显达于江东,孙权甚至一度想让步氏取代陆逊的陆家,步骘平步青云,代替陆逊镇守西陵,陆逊死后,步骘还接任了丞相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