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简介 邓石如简介 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邓派的创始人。怀宁(今属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他出生于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
草书 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顿首”“涅盘”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日语中的平假名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真书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着的标准草书。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隶书 隶书,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又称佐书、史书。隶书艺术以两汉成就为最高,汉代隶书遗存至今的有碑刻和简牍书。汉碑隶书,体势、风格变化多端。简牍隶书,用笔多直率随意,不假修饰,有一种自然、活泼的意趣。魏晋以后隶书被楷书所取代,隶书则用于匾额和部分碑石,但隶书书家代不乏人。唐代隶书注重形式,笔画圆润肥重,风格趋向华丽,缺少骨力和意趣。
汉字 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汉字。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汉字构形的这种文化考古功能,更加深了汉字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密切程度。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多个民族或者直接借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或者仿照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汉字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伊秉绶隶书 伊秉绶书法 伊秉绶隶书作品 伊秉绶是清代知名书法家,他在绘画、治印、诗集、书法等方面都有建树,尤其是隶书成就最突出。伊秉绶>伊秉绶隶书伊秉绶书法>伊氏的隶书具有鲜明的个性,笔画平直,分布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饬,有强烈的装饰美术之意趣,没有晚期汉隶的“蚕头燕尾”的习气。>伊秉绶的隶书给人如对高山,如仰大贤的感觉,其面貌可用正、大、简、拙四字概括。
羊欣书法 羊欣白练裙 羊欣作品>羊欣书法>羊欣著有书法史著作《采古来能书人名》。>羊欣擅长隶书,跟随舅舅王献之学习学书法,隶、行、草书都很不错,但与王献之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羊欣白练裙>出自《南史.羊欣传》:“南朝宋羊欣年十二作隶书﹐为王献之所爱重。欣夏月着新绢裙昼寝﹐献之见之﹐书裙数幅而去。欣加临摹﹐书法益工。”>羊不疑起初任乌程县令时,羊欣正好十二岁。羊欣原本善于书法,由此书法就更有长进了。
邓石如作品 邓石如隶书有哪些特色 邓石如是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法家,被称作邓派篆刻创始人,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游五园诗》《篆书文轴》等作品。邓石如>邓石如作品>题字作品:安徽怀宁县城北大龙山下白麟板的邓家大屋内,有一副以楷书书写的计有146字“龙门”长联。>就书法功力而言,邓石如是清代书家中用功最勤者,笔能扛鼎.章法结字也很完善,然而由于学养和艺术天分的限制,其作品中不免流露出一些匠气和黑、大、光、亮时弊的痕迹。
胡昭书法 胡昭的历史评价 胡昭字孔明,生于河南禹州,是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善长隶书,他的书法风格豪放,与钟繇形成鲜明对比,时人称之为“胡肥钟瘦”。公元250年,胡昭逝世,享年89岁。胡昭书法>胡昭善长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世人并称“钟胡”,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胡昭的历史评价>陈寿:胡昭阖门守静,不营当世。
蔡邕的书法 蔡邕作品有哪些 蔡邕蔡邕是东汉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的书法成就颇高,尤其是隶书造诣最深,创造的“飞白书”字体深得世人称颂。蔡邕的书法>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张怀瓘评价蔡邕的飞白书:“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并且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等评价。>可惜,蔡邕的真迹在唐时已至罕见,因其久负盛名,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少。
金农书法 金农漆书作品 金农金农是清朝著名书法家、画家,被誉为“扬州八怪”之首,他工诗文书画,创扁笔书体,时人称之为“漆书”,兼有楷、隶体势。金农书法>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金农漆书作品>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