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红木方桌

[专家点评]清乾隆红木方桌清乾隆红木方桌宽97.9厘米、高83.8厘米,此桌俗称“八仙桌”。方桌造型简便大方,省去花哨的雕刻,具有朴实无华之美。无束腰,四腿方料...,腿足亦无装饰,惟家具转角处做成甜瓜棱。

中国古代玉牌的形制与用途

中国古代玉牌的形制与用途清福寿双全图白玉小牌玉牌饰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在汉代,出现了用于赏玩或陈设的玉牌饰,到明清时期,玉牌饰形制多样,用途各异。解读中国古代玉牌我们平常所说的玉牌饰通常是指明清两代官僚文人喜欢把玩佩戴的小玉牌,通常佩戴在腰间,清代的北京人称其为“别子”。另外,汉代还有方形、长方形玉牌饰,单面浮雕动物图案,估计也用于装饰。

象牙收藏文化溯源: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收藏之

象牙收藏文化溯源: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收藏之猛犸是神马?象牙收藏是一种历史传统我国的象牙制品出现比较早,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匠人们已经懂得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种种技法来表达他们的意念。从此,象牙制品仅仅保留了它的装饰作用。明清时期是中国象牙雕刻的空前繁荣时期。故而,作为中国象牙收藏的最好替代品,猛犸象牙的价格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网上展馆] 明式家具雕刻艺术

[网上展馆]明式家具雕刻艺术明黄花梨透雕靠背圈椅明黄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座面61×46、通高87厘米。一温润似玉的名贵木材为明式家具雕刻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明式家具雕刻艺术是以一定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程式...而成的。明式家具雕刻的审美特征首先表现在材质的选择上。三明式家具雕刻纹饰的基本形态。明式家具雕刻中常见的飞禽走兽纹明显带有先秦及魏晋南北朝造像的遗风,雄浑而博大。

[专家点评] 清 象牙雕竹林七贤笔筒

[专家点评]清象牙雕竹林七贤笔筒牙雕是以动物的牙为材料雕刻的工艺品,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臂搁、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这件牙雕作品采用清代惯用的手法即减地法雕竹林七贤图,构图布局合理,雕工精细。

[专家点评] 清竹雕绶带鸟

[专家点评]清竹雕绶带鸟竹雕,亦称竹刻,即在竹筒(干)、竹片,竹根上雕刻各种文字、图画或雕刻成各种各样造型的工艺品。现存最早的竹雕实物为汉代浮雕龙纹。竹雕成为一种专门的手工艺术,应是明代中期以后,清代发展到更高水平。这件竹雕作品高21厘米,雕一长尾寿带鸟立于枯枝老干之上,鸟身微向前倾,侧颈而视,寿带鸟为立体实雕,刀法简洁流畅,层次分明。

[专家点评] 明犀角雕仙人乘槎杯

[专家点评]明犀角雕仙人乘槎杯犀角雕刻是明清工艺品中的重要门类。这件“明犀角雕仙人乘槎杯”,是犀角雕刻品中的佼佼者,它材质晶莹纯净,琢磨光滑圆润,作品利用犀角的天然形状巧做为槎,槎长19.2厘米,宽10厘米,高10.5厘米。角尖部分为两枝,一为支点,一琢为流,应槎形杯;角根部雕一仙人,手持如意,背倚篷帐,端坐槎内,破浪而行。“仙人乘槎”这一题材古老有趣,反映了先民成仙升天的美好愿望和奇思遐想。

[专家点评] 清 竹雕芦雁

[专家点评]清竹雕芦雁竹雕,亦称竹刻,即在竹筒、竹片、竹根上雕刻各种文字、图画、图案,或雕刻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是我国特有的工艺美术品种之一。随着竹雕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其题材也更加广泛。这件花卉芦雁高28.5厘米,此作品为竹筒透雕,以竹节横隔为作品底部,雕花枝、草叶及石,随意布置。竹筒部分透雕花卉、芦雁。该件清代竹雕作品,取材别致,构思巧妙,情趣盎然。

[专家点评] 清 红木收腿式方几

[专家点评]清红木收腿式方几这件清代红木四合如意纹收腿式方几长49.8厘米,宽49.8厘米,高77.5厘米。因此,几在家具中的作用是室内陈设不可缺少的一个品种,许多工匠在设计几的式样时,往往赋予它婀娜多姿的体态,俊秀轻盈之风韵,典雅端庄之美感。可见,几在家具中的重要地位不同一般。这件红木几,几面中心镶有方形白色大理石,束腰。这种回收式的腿部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专家点评] 清 竹雕一鹭连科笔筒

[专家点评]清竹雕一鹭连科笔筒清竹雕一鹭连科笔筒(拓面)这件清中期竹雕“一鹭莲科”笔筒,高13.5厘米,口径9.6厘米。“一鹭莲科”即为“一路连科”,指能够一路连中科举,是旧时人们对文人一路中科,仕途顺利的一种祝福。整件笔筒一周均雕刻莲花,荷叶与莲蓬,荷叶摇曳,莲花怒放,再配以饱满的莲蓬,在荷叶间还停留着一只鹭鸟,整个画面错落有致,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