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唐青花瓷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元青花瓷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专家点评] 明成化青花松鼠葡萄纹绳耳三足炉

经空白期过渡,至成化朝风格为之一变:造型整体趋向于小巧纤细,青花淡雅飘逸。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与成化皇帝本人的女性化倾向有相当大的关系。这件明成化青花松鼠葡萄纹绳耳三足炉是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一位会员收藏的。炉面配有两只扭绳式炉耳,使其于平常之中凸现变化。釉面晶莹温润,肥而不腻。青花发色淡雅清丽。请特别注意葡萄藤幼芽的画法,在明代纹饰中只有成化朝的葡萄芽是这样画的。

[专家点评] 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细部《大清康熙年制》款器呈筒形,以青花绘山水通景,其深山峻石,古刹苍松。直至清康熙朝笔筒才正式定型,为上下径大体一至的筒状器,平底。这与康熙帝本人重视汉学,精于文事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大提倡读书至仕是有很大关系的。

[专家点评]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高足豆

[专家点评]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高足豆该器敛口,圆腹,喇叭形高圈足。口沿外环绕一周青花边饰;外腹部绘缠枝蕃莲六朵,腹下部及高足上均饰单体莲瓣纹;杯内底中心双圈内绘一折枝花。外腹口部横书“大明宣德年”青花六楷书款。纹饰笔法流畅,...精巧美巧。为明代青花瓷中精品。

[专家点评]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花觚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花觚另面底足口沿细部细部细部细部细部凤尾尊这种造型的瓷器在早清三代十分常见,尤以康熙朝为多。但是如果从工艺美术以及美学观念来衡量,则康熙朝青花山水人物才是最具欣赏价值、最有余韵、也是最能体现熙朝青花器精妙的文饰图案。它集中体现了清代早期陶瓷彩绘工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清早期山水画、人物画的艺术成就以及当时的文人情趣。

[专家点评] 明嘉靖青花龙纹大缸

[专家点评]明嘉靖青花龙纹大缸正面细部明代自宣德以来一直在尝试烧造大型的陶瓷器特别是龙缸,窑厂还专门修造了用于烧制龙缸的小型窑炉。到了明代中晚期的正德、嘉靖时期,景德镇终于烧制成功大型的龙缸了,有高身和矮身之分。万历以后,技术退步,龙缸也就再次绝迹,以至万历皇帝本人的陵墓里也只好使用“大明嘉靖年制”款的龙缸了。“大明嘉靖年制”款题细小而十分规正,题写在唇口上。

[专家点评] 明青花麒麟纹双象耳簋

[专家点评]明青花麒麟纹双象耳簋这件青花麒麟纹双象耳簋,直口,方唇,束颈,扁圆鼓腹,颈肩部对称堆贴两半环状象首耳,圈足稍外撇、不施釉。胎体厚重、洁白,质地坚硬,内壁施满白釉,上下有两道接痕,此簋造型系为仿制古代青铜器,古朴典雅,造型规整,纹饰简洁明快,底釉白中闪青,青花色泽浓蓝深翠,蓝中略现紫色,底足修整十分规矩,具有万历朝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的风格和特征。应为当时江西景德镇民窑产品。

[专家点评]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粥罐

[专家点评]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粥罐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粥罐(另面)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粥罐(口沿)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粥罐(底足)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粥罐(细部)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粥罐(细部)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粥罐(里内)清初顺治时期虽短,但却烧有十分精彩的青花瓷器。

[专家点评] 清 雍正仿明式青花花鸟双耳扁壶

[专家点评]清雍正仿明式青花花鸟双耳扁壶这件清雍正仿明式青花花鸟双耳扁壶高26.1厘米,造型优美,釉水晶莹肥腻,触之如脂玉。画笔构图均依明代原器而成,宛如一幅精致的宋人扇面,形成一种古雅静穆之美,已尽得永宣之神韵矣,可谓是雍正窑青花的代表作之一,反映出画艺与瓷艺高度结合的成果。整件作品在每个方面均精益求精,刻意摹仿,甚至不书年款以乱真。

[专家点评] 明崇祯青花山水纹大笔海

[专家点评]明崇祯青花山水纹大笔海侧面底足局部在中国陶瓷史上,一般习惯于将明代末年到清代早期这一段时间称做...期,国外也称为转型期。过去由于资料比较少,研究的也不是很透彻,故凡是这一阶段的陶瓷通常就以“明末清初”来概括。明末清初战乱频频,民不聊生,是中国历史上最...的一段。明代崇祯时期青花采用朱明料,发色鲜艳明亮,略带透明;白釉清亮,薄而润;画工十分精细,其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