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商 青铜象尊 [专家点评]商青铜象尊这件商代青铜象,尊高17.2厘米,长21.2厘米,宽10.6厘米。象躯体腹圆而丰满,长长的大鼻子往上过头后卷曲直向前伸展,两只大象牙尖尖的露出口外。象鼻中空,兼为尊的流。盖上连铸有一站立的小象为盖钮。盖上的小象造型与大象一致,这样便形成了大象驮小象的式样。容庚著《商周彝器通考》和《殷虚青铜器通论》中称此象尊为“夔纹象尊”,据说是湖南出土的。现收藏于美国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内。
[专家点评] 西周早期 青铜卣 [专家点评]西周早期青铜卣这件...于3000年前西周早期的青铜卣,器盖与器身的两面皆神面,神面头有双角,双睛圆鼓,直鼻小耳,大眼暴张,呲出两颗獠牙,威猛之中略带笑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论造型多么复杂,表面皆以刻画的花纹作为装饰,只是花纹在深浅、层次上有所区别。在目前全世界保存的数以万记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没有一件与之造型和装饰相同,各方专家无不对其超凡的艺术价值叹为观止,认为它是百年难遇的艺术珍品。
[专家点评] 西周 青铜盠方彝 [专家点评]西周青铜盠方彝西周青铜盠方彝西周时期盛酒器,陕西省眉县出土。盠方彝为长方形、圈足、顶式器盖,象鼻双耳,内铸铭文106字。彝是青铜礼器的一种统称,金文中通常有“作宝尊彝”的字样。彝又是一种青铜酒器的专名,盠方彝是根据其铭文和形体而定名的。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金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有祭祀、战事盟约等,盠方彝铭文记载的是周穆王时期册命摄可六师、殷八师有关...方面的内容。
[专家点评] 商代 青铜凤柱斝 [专家点评]商代青铜凤柱斝青铜斝,盛酒行礼之器,也可兼作温酒之用。由于体形较大和广口,可知其不是饮酒器。斝在商代比较盛行,并常与爵组合配套入葬。这件商代青铜凤柱斝,通高49.8厘米。器侈口,口沿上饰有一对凤鸟形柱。腹为分档下有三只袋足,袋是为锥形足。双柱后器颈间有一鋬,上饰兽首。鋬上兽首装饰为殷墟文化晚期所流行。青铜斝腹部装饰羊角纹是很少见的。这件凤柱斝是商代后期青铜器中的瑰宝。
[专家点评] 西周 鱼国青铜銎内钺 [专家点评]西周鱼国青铜銎内钺西周鱼国人首青铜銎内钺出土于宝鸡竹园沟13号墓。钺身长方形,舌形刃较宽,有明显的磨损痕迹。通长14.3厘米,刃宽7.8厘米,内长2.6厘米,宽3.3厘米,重0.45千克。钺刃后部装饰有兽首,本部装饰蛇纹,蛇昂首曲体。内部两侧装饰蛇首,蛇身曲体于銎口之上,布局别致。銎上齿端接有人首。人面部表情憨厚朴实。此钺华丽精美,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而非实用的兵器。
[专家点评] 战国 青铜错银带钩 [专家点评]战国青铜错银带钩战国青铜错银带钩(侧面)战国青铜错银带钩(另面)战国青铜错银带钩(细部)战国青铜错银带钩(细部)战国错银带钩为青铜铸造,呈流线型,全素面,主体部分施以错金银工艺,形成了富丽辉煌的视觉效果,掩饰了素面单调的缺憾。错金银工艺大约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到西汉,最初主要用于铭文。至战国以后,带钩的...也日趋精巧。
[专家点评] 汉代 青铜钮环龙首提梁鋞 [专家点评]汉代青铜钮环龙首提梁鋞汉代青铜钮环龙首提梁鋞该器物口径14.5厘米,高21厘米。器身圆筒形,子母口,有盖,盖微鼓,顶部有小扁平鼻钮。器腹上部两侧对出两衔环圆钮,钮环与龙首弧形提梁通过两“∞”形链节相连。器腹中部及近底部各饰一周凸宽带纹。平底,三矮兽蹄足。1994年6月,这件珍贵的三足提梁器被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一级文物。1992年出土于阜阳地区医药公司仓库基建工地,现藏于阜阳市文物管理所。
[专家点评] 春秋曲刃式青铜短剑 [专家点评]春秋曲刃式青铜短剑春秋时期曲刃式青铜短剑通长为43.3厘米。曲刃状柱脊,波浪状叶刃肥大,剑刃起一明显突棘,剑尖呈弧形内收。剑首有黑色矿石质加重器,侧视如枕,其用法应为用绳子或皮革缚于剑柄后部。西周到战国时期,辽河流域流行一丁形柄曲刃青铜短剑为特征的青铜文化,人称“辽式青铜剑”,此剑即为典型的一型。该器物出土于辽宁朝阳凌源三官甸子村,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宋 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 [专家点评]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镜面)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细部)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直径19.3厘米,该器物为六出葵花形,圆钮,钮两边对称的分布一对凤凰,纹饰精美,凤凰身上的鳞片及尾部羽毛上的花翎皆刻画清晰细腻。这面铜镜在近千年的历史风霜中逐渐老化,整体已生铜绿,只有纹饰的沟壑中还残留着微微发光的金色,细细看去,似乎向我们展示着它曾经有过的鎏金的辉煌。
[专家点评] 商 双系带銎青铜钺 [专家点评]商双系带銎青铜钺此器为商双系带銎青铜钺,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通长14.2厘米,刃宽8.7厘米,肩厚0.5厘米,重205克。侧上左右各突出一耳,耳中镂空作系。銎管两面饰蕉叶形纹,内有卷云纹,中轴为鱼形几何纹。钺最初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石斧,晚期演变为石钺、玉钺,商周有了青铜钺。商代大型青铜钺通长约在30厘米以上,现存者屈指可数。新干大洋洲一次出土大小青铜钺6件,大型者有2件。